欢迎来到文秘范文网!

2023年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十四篇)

时间:2023-04-19 15:30:02 来源:文秘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十四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十四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篇一

一、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

首先让我感受到专家广博丰厚的知识功底,也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奋学习,充实自我的重要性。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充电,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

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有效教学

1、引起学生学习的意象,即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经常观察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范围及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们最愿意接受那中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不断的与孩子们谈,与孩子们交流,了解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困惑与体验成功的快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贴近孩子们的胸脯,斟酌孩子们的脉搏,洞察孩子们一切心理反应,然后根据教材特点去设计,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

2、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总是心中装着教学目标,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眼睛盯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我们有时通过把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文字变成学生理解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加强学生的理解,获得良好的收获。做一些让孩子们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教具,通过教具的演示,把一些抽象的理性化的难理解的知识变的具体化,形象化,带学生一起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

4、关注学生的进步发展。首先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唱独角戏,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把学科价值定位在一学科上,而是尽力的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一、写反思日记,做思维体操

这是一种很好的实施办法,在一课时或一天工作结束后,写下教学的心得体会,列出当日教学中所遇到的或所看到的成功及不成功的教学事件,以及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事件中包含着哪些理论,如何改进?等等。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不仅记录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的足迹。更记录了每一个教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中成长的历程。经常我会为一节好课,拍案称绝,有时又会因疏漏之处而患得患失,深刻的反思。。。。。。我会根据情况及时进行研究,加以改进,我会主动的拿起笔来,记下课堂上的点点滴滴,不光记录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成功之处,如:《画画,圈圈能促进概念的理解》,也记下失误遗憾不足之处,如:《今天发现自己崴了脚》。还记下了课堂师生碰撞的火花,如:《今天学生为我解了围》。

二、与同事合作,资源公享

新课程使我们走到一起来,大家合作,研究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与同行们共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最后得到的方案为大家公享。这是共同提升理论与教学水平的好办法。研究的过程中可能是复杂的,是有很多困难的,可能要占据我们休息的时间。但是用研究的眼光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去证明我们的价值,在研究中体验研究的快乐。在研究中得到成长,占用一点时间,有何妨呢?当我们对教育科研产生了兴趣,在集体科研中找到了乐趣。不再把工作当成负担,我们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们的幸福感就找到了

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篇二

语文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从教师意识开始

――――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 观念・策略・设计》读后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教师首先得有语文有效教学的意识。这些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从职业自觉走向专业自觉,加强教学反思

对语文教师来说,专业自觉不是指一般的教师素养有多高,而是对课程实施的理解、判断和把握。对一个达到专业自觉的语文教师来说,上课前至少要考虑并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知道这个阶段(如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或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单元)语文课程的目标吗?本堂课是否选择了一个相对集中的目标?我选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在总的语文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系内,且该教学目标是这篇课文所蕴含的核心价值之一?

2、我想通过哪些学习活动使学生来获得这些知识,达成设定的某个目标?这些学习活动之间、这些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吗?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

3、学生在这堂课上可能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与教材所隐含的主要价值、与教师课堂设计的出发点是否一致?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是不是有较高的效率?

所谓专业自觉,一言以蔽之,教师对“自己想要做的”“ 自己正在做的”“ 自己已经做的”这三个问题,要问得清楚,想得明白。p1-3

二、从默默无语到自说自话,追求教学个性

教师有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肯定要多听取备课组的意见,此刻要提出多么富有新意的观点,也不太可能。但是这不能泯灭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把自己的困惑、收获都记录下来,去寻求解决。有了这样的过程,教师就好说出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如果教师备课上课时随大流,那么个性将丧失、有效教学的土壤也将消失。

提倡个性化应该坚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根本,以自身条件为依据,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或许它是推动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有力的突破口。

“杜郎口模式”的精髓是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杜郎口,究竟是学它的什么?其实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肯定是学它的理念。它的理念是什么?我认为也很简单,那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之所以连用两个“简单”这样的词汇,是因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个问题,前辈们早就论述清楚了。叶圣陶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界提倡“三主四导”的钱梦龙,力推学生自学的魏书生等等,很多人都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践行者。可以这样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界基本已经被说烂了,没有什么新意了。

那么“杜郎口模式”为何一登场就受到全国教育界的关注呢?原因是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益。在这一点上,它胜过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讲授和不深不浅的小范围小组讨论。“杜郎口模式”的教学效益尤其会在基础较差的学生体现出来。对这些学生而言,教师再精彩的讲解,也最多只是从他的大脑过一过,能在脑中驻留的东西就很少了,自然也很难形成能力。对二流学校的不少学生,教师的讲解都不能进入他们的大脑。基础太差了没办法,学生开始也不是故意的。

“杜郎口模式”在学生主体性思想性的引领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组际间再合作讨论、学生讲解、学生质疑、学生辩论、教师讲解等形式,把学生的思维调动了起来。学生开始主动思考问题了。一思考,他的大脑中就有了知识的痕迹,只要再加以适当的训练,学生就会形成能力。能力上来了,学习成绩当然会好起来。成绩好了,信心来了,分心走了,教学自然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分小组,并课桌,写黑板,学生讲,这些都是形式,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明白于此,我们就会理解”杜郎口模式”不仅适合小学、初中,高中也是同样适合,高一二适合,高三毕业班也同样适合,高校教学都同样适合,博士生上课,全是讨论,老教授们根本不讲什么东西。

运用”杜郎口模式”并不排除教师的讲解。只是教师的讲解由灌输变为点拨,讲解的切入点由学生还没有思考的教学之初,变为学生主动思考后仍不得其解的愤悱之际。明白这些,我们就会对其他的一些问题有一些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一些陈述性知识必须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如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等。如果第一次教学这些知识,教师不是精要地把这些问题讲出来,而是撒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究,就是耗时无效的。相反智慧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这些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内隐性的认识活动,要让学生学会这些活动,必须把这些内隐的认识活动外化为学生可感知、观摩和模仿的活动。这时候就应该发动学生自学、讨论。同样,仍就诗歌教学来讲,当学生懂得了一些表现手法,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诗歌的时候,老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学狗刨。游泳的世界冠军,哪个不是从学狗刨开始的。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然要让学生动起来。但是让学生动起来,不是让学生乱喊乱跑。学生究竟动没动,是以思维来衡量的。光乱喊乱叫,思维没动起来,那是表面热闹,也是课堂教学的大忌。这就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出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有教师抛出的问题是:“要不要给第三组加分呢?”学生喊破嗓子争论:“要――;
不要――”。这是要不得的表面热闹。刺激学生思考发言,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是可以,但是这应该是辅助手段。主要手段仍然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让主讲人在质疑辩论中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赢得同学的喝彩和尊重。精彩处,教师的一句话点评,学生就会激动一辈子。他会在这句话的鼓励下,没命地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学习该门科目。

吃透了杜郎口的理念,我们就会不囿于他们的形式,我们就不会新鲜气一没就熄火,从而进入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的教学境地。说不定几年后,我们会创造出二中模式。

关于高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语文学科)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增长方式中最根本的方式,是教育各项改革的原点和聚焦点。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就是要实施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只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期望和起始要求。实施高效教学,才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一节课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比较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为了更好地落实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的学会学习为标志,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全面提高我县高中课堂教学的效益,根据县教育局党委的要求,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研讨,针对我县目前高中课堂教学的实际,本着从基础入手,从规范入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原则,我们起草了高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供我县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一、课堂教学的总体框架

先学后教→ 合作探究 → 当堂达标

二、常见课型的基本模式

1、新授课

导学示表→ 合作探究→ 精讲精练→习题训练→ 拓展提高→ 达标检测

2、复习课

“四段式”:考点解读→ 典型引路→ 方法点拨→ 反馈巩固

3、讲评课

讲评导入→ 分析数据→ 自查自纠 → 典型分析→ 针对训练→ 总结反思

三、基本模式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建议高中语文采用以下课堂教学模式。

1、基本教学流程:

导学示标→ 质疑解难→ 精读探究→ 拓展延伸→ 达标检测

2、几种课型的具体运用:

(1)阅读鉴赏课:

①课前先学:课前学生根据学案,自学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预习题,标出疑难问题。

②口语训练:上课后,利用2-3分钟时间,采用叙述故事、演讲、对话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结束,请学生或教师作简要评论。

③导学示标:教师可采取语言激趣,情景激趣,设疑激趣等方法或从题目、文中重点词句入手,设置能发挥导向作用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潜能。指导学生解读学案中出示的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总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达成目标。

④质疑解难: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交流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预习题”和发现的问题,师生合作共同解决。教师可针对课前对学生解题情况的了解,利用投影仪等教辅工具设计基础知识检测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起到检查与巩固的作用。

⑤精读探究:要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把“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手段,以读为主,以讲为辅,真正把学生当作“读”的主体。指导学生阅读的具体步骤:

初读感知:在指导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细读品味: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并积累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一环节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用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细读、精读课文,来理解语言,品评语言。

合作探究:学生细读课文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也可直接提出疑问。要求学生精读多想,比较分析,展开论辩交流,求得问题的解决。此环节也要不惜花费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教师对疑问可采取提问、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探究问题,课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为教学目标,而应当引导学生在辨析问题上下功夫,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

⑥拓展延伸:在积累、巩固本节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适当向课外延伸。

⑦达标检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达标题。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习题,通过检测查找教学中的疏漏,以及时补救。同时确定好课后辅导对象,做好课外辅导。

(2)文言文阅读:

要将文言基础知识教学作为重点,帮助学生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要重视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达标检测习题要围绕这几方面去设计。课堂教学基本程序为:

导学示标→ 朗读课文→ 自译课文→ 合作探究→ 基础训练→ 达标检测

(3)写作训练课:

课前:基础年级的作文,教师可在作前3-5天给学生明确写作的文题或范围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作前材料积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多渠道寻找、收集素材。

课堂:可安排为第一节课讲评指导,第二节课学生写作,限时当堂完成。两节课的具体步骤为:

评讲习作→ 展示目标→ 作前指导→ 构思交流→ 编写提纲→ 尝试习作→ 誊写文章

评讲习作:教师对前一篇习作训练中出现共性问题进行评讲,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着重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或精彩片段,给学生以成就感和正确的写作导向。

作前指导:从审题入手,强化文体意识训练,在落实基础等级要求的前提下,提出发展等级的要求。

构思交流:根据要求,鼓励学生放飞想象,交流构思心得。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优秀范文并指导学生借鉴欣赏。提倡教师提供自己的“下水作文”并讲解自己的构思过程,供学生模仿学习。

(4)综合复习课:

复习课按照“四段式”进行,主要环节为:

考点解读→ 典型引路→ 方法点拨→ 反馈巩固 ①考点解读:教师阐明“考纲”及“考试说明”中对本知识点的能力层级要求,分析近年来高考江苏卷、全国卷以及其他省市考卷的相关考试内容、题型特点、分值分配等情况,预测新一年江苏高考本知识点的发展趋势,提出复习要求。

②典型引路:教师出示精选出的高考题或其他典型例题,在学生试做之后,根据情况进行分析讲解,重在归纳总结其中规律性和趋势性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步了解、熟悉、掌握高考题型。

③方法点拨:教师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对本知识点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提示归纳,力求系列化、系统化、网络化,明确提出复习的目标要求,特别要引导学生对解题的思路进行总结,侧重对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等进行指导,努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化,为学生下一步的自主复习打好基础。

④反馈巩固:教师出示精选的部分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进行训练。练习的题目要精,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和一定的综合度。可安排部分学生上台板演,有条件的也可通过视频来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练习,以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错误及学生不良的答题习惯,及时予以反馈纠正。然后再作简要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能力升华。根据需要,可布置适量的课后相关巩固性练习和变式训练,使学生学会迁移应用,强化巩固复习效果;
也可建议学生将做错的典型习题收入“纠错题集”,以便时常复习,避免重复错误。

(5)试卷讲评课

①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全面批改好学生的试卷;
统计好全班学生的平均分、优分率、及格率、低分率和各题的得分率,积累学生易选错或答错的各种答案;
分析好学生各题得分高低的可能原因;
统计好进步学生和退步学生名单;
根据答题情况设计有针对性二次检测试题。

②基本程序:

讲评导入→ 分析数据→ 自查自纠 → 典型分析→ 针对训练→ 总结反思

讲评导入:从考试的重要性、检测情况导入,或从对试卷批改中发现的问题导入。

分析数据:主要包括:平均分、优分率、及格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
与上次检测成绩的比较,与同一科任邻班成绩的比较,与全年级成绩的比较;
学生个体成绩进步及退步情况,优分学生名单;
原因分析,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因素。在充分肯定学生长处的同时,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自查自纠:学生对批改过发还的试卷进行自查矫正,如对试卷进行查漏补缺,自检答错或空白的原因,做出正确的答案等。教师可提前发还试卷并提出自查活动的要求。

典型分析:重点讲解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对不明答案作出质疑,教师作明确和分析。

针对训练 凡学生自己答错的题目,根据教师的分析和明确,用红笔或其他颜色的笔修改过来,边改边再识记或理解。进行二次检测,要求学生用10-15分钟的课内时间独立完成并当堂交卷。

总结反思:教师讲明要求,学生自己分析本次检测卷总体难易度,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3、有关说明: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情,指定科学的、具有可测定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必要的内容要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

(3)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其创新能力。

(4)围绕目标切实做好“达标检测”工作,习题的设计目的要明确,难易、份量要适中,层次要分明,针对性、实用性强。学生训练时应严格要求,像考试一样,独立完成,力戒抄袭,以便教师尽可能掌握学生的达标状况。课后补救要“准”,要求要“严”。

(5)该模式只是一个基本模式,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式。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等实际情况予以调整,灵活运用。现提供几种其他课型供老师们参考:

讲授阅读课文,运用“读→思→积→用”的四步教学模式,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在“视看、耳听、动脑、手勤”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大大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读文言文:运用“读读→自译→讲讲→背背→写写”的五步教学模式。

教读诗歌:运用“听读(配乐)→试读→会意→悟理→背写”五步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运用“欣赏→模仿→评讲→思维训练→写作实践”的教学思路,并经常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把学生的文章推荐到有关报刊杂志上去发表,让学生获取成功感。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文的积极性。

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激发兴趣 整体感知→ 自读感知 鼓励质疑→ 精读论辩 合作探究→ 拓展训练 大胆创新

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篇三

音乐教学经验点滴体会

从调入第二实验小学以来,一直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在这十个年头的低年级音乐教学工作中摸索出了些许经验,现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希望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

一、图文并茂歌词展示法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对于简短的歌词能够读出来。在反复读个二、三遍的基础上能够流利的读歌词。但是对歌词的理解却是缓慢的,他们只不过是在“念字”,头脑中不能很快的出现歌词内容的影像。于是我就想出用图文并茂的方法。比如:“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这句歌词我是这样展示的。用彩笔勾勒图画,用美术字写文字。悠悠,柔柔,一片锦绣。这样就显得特别生动,给孩子以直观形象的视觉效果。孩子不觉得歌词枯燥,读起来情绪高涨,一会儿就记住了。

二、按节奏提问和回答法在老师范唱的基础上,出示歌词后,往往要进行提问,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歌词。

我采用的方式是按着一定的节奏来提出问题。要求同学回答的时候也按着老师的节奏回答。如:问:“”答:“”问:“”答:“”用这样的方法提问,学生觉得很新鲜,所以特别感兴趣,回答时特别积极、主动。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学生学唱歌曲的时候,学唱得特别快。为什么呢?因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节奏已经掌握了,唱的时候很容易跟唱。

三、面向全体共同参与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还是打击乐伴奏的时候,我都尽量让他们全体参与。如果多用指生回答或伴奏的话,其他大多数学生无事可干,由于他们自控力差,这样就容易溜号。他们不会去听回答问题的学生答得对不对,而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去了,往往容易出现一盘散沙的状态。如果采用“我来问”(师)“我来答”(生)“我来唱着问”(师)“我来唱着答”(生)“我来唱唱跳跳问”(师)“我来唱唱跳跳答”(生)这样的形式,就会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他们都积极参与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随着老师提问难度的逐渐加深,可以调动大脑,活跃思维。所以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效果好。

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篇四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切身体会到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人生的深刻影响。下面我就班级管理谈一谈我的工作方法:

一.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先成人后成才,不成才也要学会做人。每个学生都要有爱心,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是是做人的基石,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其他的爱更是无从谈起。因而,我利用班会时间让同学们写了一封信:《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把自己想说而又不好意思对父母说的话写在信中。信都是匿名的,同学们写的很真实也很让人感动,有的同学在写信时还掉下了眼泪。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周围的一切。

每天上课前,我班的同学都要集体背诵一段小文章——《我是一个这样的人》。通过这段文字自我激励,自我鼓舞。小文如下,与大家共享:

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我将无愧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我不会甘于平庸,碌碌无为,我将通过百倍的努力改变人生,创造辉煌;

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我决不会言苦言累,“头悬梁,锥刺股”将是我学习上永远的榜样;

我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我决不会浪费分秒宝贵时间,“三更灯火,五更鸡”将是我刻苦学习的真实写照;

我是一个潜力无穷的人,我的潜力在于我始终不渝,坚持不懈的努力中。

二.班级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班主任要把握住度,要在不违背教学原则,不违反校规校纪,不冲突校级领导的意图下进行。凡是学校和班内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都要征集全体同学意见,少数服从多数,过全班2/3票数以上有效。学生自愿做的要比班主任老师强行要求的做的顺畅,比如学校进行“法律法规进教室”主题班会,我当时征求同学们意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要参加,所以在准备过程中我基本没有费心,学生便已主动准备好,而从整个效果来看还相当好。学生如何进行卫生扫除,如何处分违纪的学生,如何安排其他活动等等同学们比我更清楚。

三.关注后进生

我这个班级的学生全是男生,三分之一的学生没读过初三,入班时只有3个团员。针对这种情况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信条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在班集体中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地位的不可或缺。刚接班时,班里有几个“活跃分子”,在初中时老师也管不住他们,缺点能说一大堆,行为更是散漫,但也并不是没优点。经过观察,我发现这几个学生最大的优点就是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集体荣誉感很强,于是我就抓住学校运动会的机会,鼓励他们报名,给他们提出明确的目标。他们说:“老师,我们一定好好训练,争取更好的成绩。”接下来的时间他们确实很努力。尽管没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却找到了自我,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以上几点是我班级管理的一点拙见,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指出。

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篇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体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根据这一精神,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加大了人文因素的比重。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和社会,关注亲情、友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用一定的手段协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而并非让学生作为被授子知识的对象。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发性学习,增强主动探索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实践中,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种是自主搜集材料法,一种是教师推荐与学生讨论结合法。一学期下来,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身的人文素养框架。

自主搜集材料法

这项工作要求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课文中完成,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时,我布置学生进行了大量课前准备工作,并在课堂上做成果展示。因为这一单元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让学生搜集资料,可以大大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化石吟》时,提前让学生按座次自然分为八个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关于化石的资料,并在新授课上派代表进行展示。在课堂上,学生分别展示了本组的材料搜集成果。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精美图片;
有的是从书籍上摘抄的段落;
有的到图书馆查到了图文并茂的资料。每一个人都动手参与,每一组都有成果。这样一来,课文中提到的恐龙、猛犸在孩子们的眼中就不再陌生了。这样做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从中培养他们对考古学的兴趣。在处理本单元其他课文时,均采取了以上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一个

单元的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是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搜集材料的练习。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关于人生的内容时,每学完一篇课文,我就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并进行摘抄,写成读书笔记。《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是台湾作家,自幼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而残疾。但她几十年来笔耕不辍,成为知名的华人女作家。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查找资料,看看哪些名人、伟人身患残疾,但热爱自己的生命,并通过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以说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针对课文进行的材料搜集,恰恰是对课文学习的巩固和再提高,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地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观的取向。

教师推荐与学生探索结合法

人教版的语文新教材饱含关爱社会、关爱人生的人文因素,从课文内容选择的角度上即可见一斑。在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编者选用了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和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的散文《人生寓言》(节选)。这两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内涵深刻。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推荐了多种背景资料,使学生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文学视角和社会视角。

《行道树》与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环保”息息相关,向感情趋于冷漠的现代人传达了一种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同时,我为学生推荐了张晓风的散文集《晓风吹起》。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精选了作者散文创作三个时期的代表作。每天早自习时,请学生朗读其中的一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体会张晓风精美隽永的语言风格,并在当天的语文课上,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文章的感受。这一活动持续了一周的时间,结束时,很多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我便布置他们去阅读张晓风和或其他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自主式探索。

《人生寓言》(节选)中的`《落难的王子》一则,对当今生活条件优越的中学生来说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为学生介绍了与《人生寓言》几乎同时出版的周国平的另一部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遭受苦难时的心境,使他们树立对待苦难的正确态度,锤炼坚强的意志,勇于面对人生路上的风云变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将以上两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每一篇课文的教授中。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自主研究的兴趣提高了,想问题的深度也拓展了。每一个

孩子都愿意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在今后的教改实验中,我将一如既往地采用“自由收集材料法”和“教师推荐与学生探索结合法”,并继续探寻更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将新课程标准中的人文因素贯彻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塑造优美、高尚的人格,使他们将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

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篇六

语文教学体会论文

中学生活是五彩斑斓、充满幻想的。中学生的思维常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能否点燃火花,开启学生的智慧宝库,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会说,这最终都影响着学生能否获得良性的发展。作为走在工作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从解放学生的“嘴”、“手”开始,鼓励他们敢于开口,善于开口,敢于动手,善于动手。我们必须要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来一个彻彻底底地脱胎换骨,真正地在自己的课堂上,营造一种师生都乐于接受的融洽氛围。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运用表演艺术

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叙事性课文,都是有一定的情节的,就相当于一个个故事。那么这样的故事单靠教师一人站在讲台上讲,即使再绘声绘色,时间久了,学生也会感到疲惫的。于是,我想不如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再现叙事性课文的整个情节。此想法一说出,学生中一片哗然,个个都表示愿积极参与。同学们等待已久的表演开始了,当我再次走进教师时,桌子已被挪开,都朝四周一字儿排开,教师的中间留出了很大的空地,供同学们表演。刚进门的一张桌子给我留着,于是我就心安理得地当起了观众。

两位主持人(学生代表)走上讲台:“尊敬的薛老师,各位同学,我们期待已久的表演即将开始……”一只船晃晃悠悠地慢慢驶来,船上载着一个身穿皂袍的老人和一头灰黑色的大毛驴,当地的老百姓争先恐后地来看这样一个巨大的家伙,但谁都叫不出它的名字,也不知道它能干些什么,人们议论纷纷。忽然,狂风暴雨顷刻而至,毛驴大吼一声挣断了绳子,撒腿跑去。……风和日丽下,毛驴悠闲自得地啃着青草,一只老虎轻悄悄地远远地偷看着这头毛驴,吃得高兴时,毛驴一声长鸣,老虎吓得连滚带爬,没命似的逃跑了……

我被同学们的表演天赋所震撼,更为他们对《黔之驴》的深刻理解,对其中老虎与驴子的形象得以正确地把握而折服。

看到这群在五彩缤纷的快乐世界中领会知识的孩子们,你还会忽略他们的存在吗?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这样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二、运用音乐绘画艺术

人们很欣赏“如诗如画”“如诉似歌”,诗是劳动的赞歌,画是对眼睛的冲刷,歌是对耳朵的洗涤,听歌作画,那该是如何一番佳境!音乐和绘画,是语文课堂中一股新鲜的血液。

它洗涤了学生的课堂睡眠,扫荡了学生那茫然无措的神情。带给课堂的是默契和兴奋!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可以充分把学生的这种才能发挥出来,而且可以让其往深处发展。

歌是一种感性的理解,如何让学生的理解直观地展现出来呢? 构思作画。朱自清的《春》,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朱自清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我除了让学生读春、品春外,还设计了一个画春的环节,学生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耕图》《迎春图》确是画中之佳作。他们的画富含神韵,富含自己的精妙构思,岂不就是对课文的悟之所得!

浅斟低唱。在带领学生学习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除了让学生读词、品词外,同时还设计了一个唱词的环节,男女分开演唱,唱出苏东坡的抑郁不欢,唱出他在理想与现实的彷徨,唱出他的旷达胸怀、乐观情致。在流转自如地反复吟唱中,学生理解了这首词的深沉婉曲,悟出了它所富含的明睿的哲理。

课文的内涵被挖掘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课堂竟变成了如此有趣的一种操练,做师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运用综合艺术

语文课程中蕴藏着大量美学资源,语文课堂必须还要承载着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思想行为的熏陶。如教师强加硬塞,那可能会导致学生的逆反情绪的激增,是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行动的。教师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乐学中学到这一切呢?

我曾经对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开设过一堂“选美”课。具体做法:

1.我给同学们提示“美”的类型。如:语言美、手法美、情感美、句式美等。

学生可以针对其中的一点或几点写好美的推荐书。

2.让学生上台选读“推荐书”,让全班举手表决得票数。选出各种类型的美之最。

3.对课文进行美读,读出一叶扁舟“从流飘荡”的洒脱,读出迁客骚人“望峰息心”的淡然。因为有前面的选美做铺垫,学生读得时而高亢激昂如巨浪翻滚,奔腾不息;
时而低沉婉转如小溪流淌,幽静安闲。谁能说这不是一堂发现美、领会美、创造美得“唯美课堂”。学生的情绪空前的激越,学生参与的热情也空前的高涨。那堂课确实是收到了我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创新的课堂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双方都觉得语文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愉悦和美的创造的课堂,我们就会拥有斑斓的“教育春天”。

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篇七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语文教学经验论文,请参考.

语文教学经验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研究

摘要: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对于小学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外,还要注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还要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发挥到极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教学研究;
途径;
策略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近年来教育部门对于教学活动提出的新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仅限于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而更加看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同时还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质。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它除了有基础的语文知识外,对于学生的品质、道德观念、人文内涵的培养也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语文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良好的语文素养会使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变得轻松自如,语文教材中不乏会有一些经典之作,文章中往往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可以在学习中置身于文中,体验文章的语言美,感受作者情感发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对待事物的看法,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思想。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社会的现象有明确的分辨能力,让学生懂得发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氛围

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面对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叙述来完成知识的讲解,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可是相对于语文学科,知识本身就是由语言构成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构建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学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构建学习氛围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无言的父爱》这一课时,课文写了父亲无力购买价格昂贵的玩具来满足孩子的要求,就花了四个月时间,日夜辛苦劳动,给孩子造了一间木头玩具屋。与众不同的父爱使孩子时刻不忘,优良的品格让孩子终身受益。教师就可以以短篇写作的方式或者读后感的形式让学生描写自己的父亲,这样学生可以更投入地去进行文章的学习,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父爱,激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拜和敬仰。再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和探讨。学生之间可以分享自己阅读的优秀作品,文中的优美句子和得体的用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有着一定的帮助,而且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于同样的`文章、同样的段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和情感体验,这也是学生进步的体现,而且这样的讨论也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成为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课堂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语文虽然作为文学类学科,但是其应用性是很强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以此实现对学生教育的全面发展。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对于语文的学习没有用武之地,因此教师应该找准时机,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这样对于学生全面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写作业占据了重要的部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好的用词和优美的句型结构,教师可以针对这些知识让学生进行模仿,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语文教学中利用口语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息息相关的。没有丰富的语言知识的储备,对于写作和口语能力的提升也是无从说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对于好的段落和用词多加阅读,形成自己出口成章的习惯,当然任何教学手段都要讲究技巧,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教育部门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只单纯地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而且也背离了当今社会对于人才发展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步入社会后能够顺利适应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就是能够顺应教育的发展,对于语文教学策略做出更全面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刘世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研究,.

[2]徐碧良.小学语文中核心素养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篇八

光阴似箭,任职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成功得完成了自己的本职教学任务。通过学习、实践,我掌握到一些教学方法,让我的教学工作开展事半功倍。现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任职以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用讨论--讲解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手、用脑去学习。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以前上课也用过讨论、辩论等方式,但对于所带毕业班在复习备考期间,堂上教学主要是以讲练为主,就没有使用这一方式,另外,复习期间学生的学习量加大,精神天天处于一种高度紧张之中,因此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但在听了同科组老师的课以及老老师的指点以后,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于是,我再次运用了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题的思路、方式及最后答案,然后在让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作为小老师上台讲解,最后,我再为他进行补充。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发现讨论--讲解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以下几个优点:

1、以其形式新颖、气氛热烈,可刺激和较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调动了思维积极地参与了活动。

在活动中,我注意到,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战胜了被动、依赖、害羞的心理,谁都想一展身手,于是不知不觉参与了活动。在整个讨论--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都主动、紧张地思考、学习。如此一课始终,学生或问或答,或思或记,无形中调动了自己的一切思维,积极参与了活动,学习效果较好。

2、在主动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现象非常频繁,因为他们都意识到必须紧密团结,互相帮助才能在为大家讲解时较流畅,不出错误、不闹笑话。而我也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协作能力,如在讲解完,有的组答得并不太好时,有的自责,有的懊丧,这时我会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增强其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果然,在下一课的复习当中,该组积极思考,紧密团结,通力合作,终于有了出色表现。

因此,我觉得讨论--讲解这一授课形式可以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习的心理障碍,激活思维,主动学习,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更深入地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相一致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2、倡导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堂上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3、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

教师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另外,我更注意情感的作用,把自己放在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处处尊重他们,虚心向他们学习,同他们结成亲密的朋友和友好的学伴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全心全意地配合自己、支持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总之,我任职以来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教学经验还很不足,需要不断向同行们请教学习。对于自己,我还需不断丰富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将我所学渗透课堂教学,为学生造福,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于语文教学经验心得体会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吧,经验说不上,只是有几点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教学理念方面: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励志天下 )

教学方法方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自然所配备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应该视情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了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语文教学经验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已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虚心向经验丰富和具有先进教学方法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力求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缩短与他人的距离,不断进步.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点滴的教学进步.以下是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的回顾与总结:

一思想政治表现

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立志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认真阅读的点滴力量,争取为国家培养一批优秀的接班人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作为国家的一员,我认真阅读报刊,杂志,及时收听广播,了解国内外大事,以清醒的头脑看待问题,分清是与非,黑与白,对与错,时刻以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标准提醒自己, 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决不做出有损国家与人民利益的事情. 作为冼村小学的一名教师,我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时刻以小主人的身份关心学校的发展,协助学校,为冼村小学美好的明天出谋献策,尽自己的能力做好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此外,我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团结集体,热心帮助同事,不早退不迟到,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以新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二,教育教学工作:

1,我认真备课,积极,细心地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转换教学角色,由老师的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地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因材施教.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们逐渐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向40分钟要质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们的语文能力,素养及语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语文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本学期期末考试,我班的合格率为100%,平均分为86.3优分率为84.7%.

2,做好中下生的课外辅导和优生的培养等各项工作,效果显著.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根据优生与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不同采取了一些不同方法,就是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事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鼓励他们多开展有益身心的读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本学期,我班卢子杰同学参加天河区六年级语文能力竞赛荣获三等奖.冼浩华,冼晓琪,陈伟健等同学的语文成绩在他们原本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即将毕业的小学生,他们的阅读兴趣一向不浓,认为读书很闷,还不如打电脑好玩,常常沉迷于网络游戏,以父母不给他们买书或家里没有书为借口不愿意读书.为此,我通过向家长了解,发现事情并不是如学生们所说的那样,而是由于缺乏兴趣引起的,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工作鼓励他们到广州图书馆或中山图书馆办借书证,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到这些大型的图书馆阅读和借阅大量的书籍.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语句通顺了,阅读兴趣浓了,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语文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三,为了提高本人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我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研活动和各种提高班的学习,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收集更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和报刊,汲取其精华,撰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取长补短,在学习中不断地取得进步.此外,本人在教学中还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各种动态,积极地与科任老师和家长取得联系,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各种方法,使每一位孩子共同进步.

相关文章

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篇九

今天,我到重庆市后勤工程学院礼堂参加了由全国教师教育协会、成都国基教育培训中心主办,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学会协办的“20**小学语文高段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会议由特级教师赵志祥主持。

在简短的开幕式后,来自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特级教师窦桂梅为大家奉献了一堂精彩的《我的爸爸叫焦尼》。一开课,窦老师标准的普通话就吸引了我,他通过课件展示了《我的爸爸叫焦尼》的内容。在老师有感情的范读和同学的配合朗读下,学生了解了这本书的内容。接着她引导学生抓住书中反复出现的主人公狄姆的话“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和“这是我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来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在这个过程中她引导学生多次观察课件中的图画,让学生图文结合加以感悟。通过这样的引导体会书中人物所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了解这“简单的表达”也能表现“丰富的感动”。除了从文本、从读者这一方面来感受这本书简单表达的这种方式,她还引导学生从画家这个角度来感受这本书简单的表达。她提示学生从色调、道具等方面来观察图画,给学生指出了方向。其中最精彩的发现是一个女生观察到了书中爸爸焦尼的围巾是红色的,妈妈的围巾是绿色的,而狄姆的围巾是红绿交织的。她由此想到画家的意图是:狄姆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他们的爱能给狄姆带来温暖。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呀!听课的教师齐声为她喝彩。

接着,听了窦老师的讲座“回到教学的原点”。她从三个方面做了演讲:

一、教学主张回到母语;

二、课程建设回到儿童;

三、团队引领回到教师。通过她幽默活泼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名师所作出的努力,也了解的窦老师精彩教学的支撑,更了解了作为一位小学校长带领着一个团队为小学语文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在她的介绍中,我们详细地了解了清华附小编写的校本教材《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以及编写的过程和实践等。

在下午,听了由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小语教研员,全国优秀教师王文丽执教的《桂林山水》。王老师讲得特别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加以体会。在分析了课文的结构:总分总之后,抓住“甲天下”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引领学生畅游了一番美丽的桂林山水。

接下来来自上海市的骨干教师戴建荣又把我们带到了荒凉的大漠边,领略了《古诗二首》。在戴老师幽默的讲授中,同学们跟着他采用了和平时不一样的方式吟诵,学习了《凉州词》和《出塞》。戴老师采用平、仄声声情并茂地教孩子们吟诵古诗。让孩子们在诵读中了解诗歌的意境。然后通过比较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两首诗。

在古诗教学后,戴老师做了“浅吟低唱学古诗”的讲座。他说:吟诵,说来玄妙,但如果你真的去接触了,你会觉得她是美妙的。我们不妨从“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文读语音”做起。吟她千遍也不厌,我是相信这一点的。

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篇十

我是一名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的农村语文教师,学校曾多次组织我们出去听课,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回来也曾多次效仿别人的教学模式,但结果总是不太理想。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摸索,我认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能有所收获,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不同,通过比较,我认为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放不开手脚,学生比较害羞,知识面过于窄,语言表达能力差,这样学生学习语文就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对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教学个性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认识到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

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比如在我工作的学校,学生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学生学习没有一个计划,系统性不强,许多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这样一名学生,他的语文基础比较差,又比较厌学,所以他每次考试时作文都不写。当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试卷时,我感到很惊讶。作为一名学生,语文试卷中作文不写就意味着你考试失败。于是,我就去询问其他学生,经过多方了解,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了:一是因为他自己不爱学习;
另一个是因为以前老师总是批评他,久而久之他就不愿意去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后来的教学中九经常让他去回答问题并给予鼓励、表扬,慢慢的上课时他也敢于发言了,考试时作文也能写了。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由此可见,我们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态度都应该一样,要尊重他们,要慢慢的去引导,让他们逐渐树立信心。

其次,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比较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加强诵读,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
加强造句练习;
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平时在搞一些活动时,要让这些学生多发言,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找到自信。

再次,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用老的教学模式去教学。二是没有创新,教师上课就抱着教参去讲解、报答案,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因此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多启发学生,让学生去思考、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我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所以多次参加新课程培训,更新观念。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外对教材的理解挖掘深度,拓宽广度,我知道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为了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别人的长处,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从而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而这一切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最后,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该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参与,因此,在课堂上,我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新颖的比喻,与众不同的教法,经常设置一些“小演讲”、“辩论会”、“课本剧”、“朗诵比赛”等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竞赛”、“我说名著”、“读书汇报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锻炼学生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篇十一

一、关注学生需求,尊重学生个性

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正是老师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它“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学生的学习不是他个体的独特行为,而是建立在师生间、生生间中的一种互动行为。就目前国内学生而言,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在课堂中。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的关系由以前的上下级关系变成平等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不能尊重学生,就无法实现有效教学。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我始终认为,课堂不仅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更应是学生表现自己思想和才智的剧场。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克服一“灌”到底,一唱“终”场的做法,而要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探究和表达的机会。

我在语文教学时十分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尊重学生和学生间认知上的差异,尊重学生和学生间情感上的差异,尊重学生与老师、作者间的差异。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小沈,语文基础差,而且很调皮,老师上课他总不愿听,我从发现他的优点入手,尊重他,表扬他,鼓励他举手发言,结果他对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经常看课外书籍,中考语文考了118分,有效教学在他身上得到体现。

二、多积累,重运用,夯实语文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打好语言基础,使学生正确的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最重要的基础,是语言的积累;
语文最基本的素养,是语言的运用。只有夯实认字、组词、造句的基础,才能构建、组段连篇、成文的语文大厦。积累,首先要积累字词。就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而言,重人文,轻工具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学生常见常用的字词不能掌握,语文基础非常薄弱,这将根本无法形成语文能力。其次,要积累诗文。“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对于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积累、思想积累、创新积累。“生活积累”指的是深入观察生活,积极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体察世态人情;
“思想积累”指的是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辨的习惯,拓宽自己的认识空间,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创新积累”指的是在积累过程中,善于生疑、质疑、释疑,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对身边的生活和周围的事物,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思考,达到更高的层次的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提高语言修养,让字词、诗文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文素养,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健全自己的人格。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来说,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就要打下坚实的语文素质基础学好语文知识。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落实各项语文知识,以便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基础。我是这样做的: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分点的方法进行。七年级时,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复习小学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并结合单元教学,介绍和讲解语文知识有哪些类别、哪些知识点;
到八年级时,有意识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相关的语文知识,并分类归纳,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各项语文知识;
到了九年级时,由我作示范,再让学生分类归纳,进行各项语文知识的梳理。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且还能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事实证明,准确掌握语文课中所涉及的各项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三、选择可行教法,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老师辛勤的教导和采取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是分不开的。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力求让课课都有新鲜感,堂堂都有诱惑力。

首先,不同文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时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也采用不同的教法。例如:《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散文。我在讲朱自清《春》时主要是采用“朗读体会法”。如:在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钻”字用得好。我先让学生省略“钻”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后全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比较二者的效果。学生认为有这个“钻”字好,我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思考:“钻”这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让他们明白用了这个词,不仅把小草拟人化了,而且还透露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在教读《济南的冬天》时,我采用了“讨论归纳法”。如:课文最后一段中的“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其中“不忍得”用得好吗?我是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后举手发言,最后由我或学生尽量采用同学们的意见来归纳:这三个字将水人格化。水是那样的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事实上,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其教法也不完全一样。如训练七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我是先出好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带学生进行分析,而在教八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我多数情况下是鼓励学生自己出题目,自己品析文章。到了九年级,在分析文章时,我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做,我只是一个适时点拨的“引导者”。

四、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我认为,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倾吐”的过程。阅读过程是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是互为逆反应的东西:阅读,是别人写好的文章我们去读;
写作,是写好文章让别人来读。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写作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学生通过教材中课文这一范例,可以找到很好的写作范本和素材。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给学生以写作借鉴,在写作中促进阅读。我还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体会,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与写作的联系,在写作教学中又注重联系参考阅读过的课文,让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

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篇十二

3月26日,学习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大。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进行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活动,就是语文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丰富文学素养和驾驭语言文字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以实现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首先,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如何整体落实三维目标,我认为,教师在备课前,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其次,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要明确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第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教师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篇十三

一个人具有了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能一辈子读书,从而一辈子受用。所以,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

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因素,也是发展各门学科自学努力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四周以来,我发现我们辛苦编的学案发下后,学生只是敷衍了事,根本没按要求去做。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我们三个语文老师一起想办法,最后决定先交给学生方法,再培养习惯。

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学方法

1、安排有序的自学程序(即按学案自学),让学生定向发展。

例如:阅读课,可以安排为:自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自思(重点、难点)——自结(积累基础知识要点)——自练(各类习题)。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发现的过程。因此,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发现,只有发现,才能有话可说,才能有问题可究,才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应有局限性,而应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课内课外一齐抓。

2、自学中充分利用第三者。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多数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在安静中学习,干扰少,学习的效率高。但是有时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也有一些弊端,比如说在学习时,只是学习者与文本的接触,有时文本内容的某些点会成为学习者的盲点,或者说引不起学习者的重视。如果我们利用第三者来学习就可能会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学习会更深入一些,学习效率会更高一些。所以我们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在学过之后,请一个学习的伙伴来抽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当有人要抽测自己时,自己平时的学习认真程度和记忆得准确程度都会大大地提高,对大脑皮层的刺激程度明显加强,所以找一个抽测的伙伴也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借助测试题目通过做学案上的测试题目,会使自己尽快地抓住重点和难点。然后,依据重点和难点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做到有目标地学习。

通过以上的实践,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培养习惯:

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会学习。我们主要要求学生做到“五个认真”和“三个坚持”。五个认真——认真预习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认真巩固的习惯,认真检测的习惯。三个坚持——坚持阅读的习惯,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以上的要求落实到学生学习的活动中就要做到“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只有真正做到“五个认真”和“三个坚持”学生的自学能力才真正提高。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提高的,我们期待着。

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篇十四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它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下面我想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做一些反思。

一、转变教师角色,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是谁在读书?是我们的学生;
是谁在学习?也是我们的学生。这是人人清楚、个个明白的道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的老师往往忽视了这一基本的问题,故而导致了在具体的教学中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的现象。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组织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在于“教书”,更不是突出“讲课”。

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影响着其将来的发展方式,学生的发展方式又转过来影响着其今后的生存方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势必影响学生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因此,转变教学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突出语文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应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教学方式下进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大多数学生所适应,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一)开展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查阅工具书及资料、提前预习课文、精典诗文的朗读与背诵等,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摄取知识,掌握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使学习中的每个成员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完成同一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合作学习是积个人智慧为集体成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体现创造性、开放性地学习及知识的生成性和发展性,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总之,新课程语文学习中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让学生感悟语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语文学习真正体现实效。

推荐访问:教学经验 语文 体会 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十四篇) 2023年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十四篇) 浅谈语文教学经验与感悟

【2023年语文有效教学经验体会(十四篇)】相关文章:

1.2024感恩母亲节心得体会范文合集6篇

2.关于丑小鸭读书心得体会5篇

3.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干部心得体会6篇

4.最新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心得范文合集12篇

5.班主任工作漫谈读书心得体会500字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