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秘范文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征文8篇

时间:2023-08-26 22:55:01 来源:文秘范文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征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具有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功能。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军,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征文8篇,供大家参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征文8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征文篇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具有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功能。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军,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依照不同阶段的教育特征,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针对小学教育阶段,确定学校教育在不同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重心,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学生的“五个认同”意识。

小学教育阶段是启蒙共同体意识,孵育爱国情感时期。

这阶段学生从家庭步入学校,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因此,该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立足于启蒙教育,以象征教育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出发点和参照物,让学生感知国家的象征符号,孵育国家情感。首先,我们通过学生在校期间美德表现发放激励卡,学生们通过集体表现获得激励卡数,换取学校组织的传统、民俗文化体验和参观机会。参观了草原英雄小姐妹故居、武装暴动纪念馆,体验了蒙元、农耕等文化。以此感悟民族文化,进而增进民族情怀。在传统节日时,我校组织“小小乌兰牧骑”多次走进社区,和社区居民们共度传统节日,为广大居民们送去了欢乐和文明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学校依托《语文》《道德与法治》等教科书中象征中华民族或国家的符号,如颜色鲜艳的国旗、国徽、红领巾,或者祖国妈妈、花瓣、大家庭等国家比喻物,通过情感的渲染,在学生心里播下爱国的“种子”。向学生传递苦难辉煌的中华历史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

这一阶段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目标以爱自然、爱他人、爱家乡为融入点,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爱中华民族、爱人民的情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征文篇2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谈到“八个坚持”,其中之一是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为此,会议强调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将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总结为我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理论与现实命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通常,意识在被意识到之前可能是潜在的、模糊的,而意识的铸牢又常常建立在意识觉醒的基础之上。从意识不到,到意识觉醒,再到意识铸牢,这个过程通常很漫长,但也可以短时间内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即是如此。数千年来,一代代中华儿女薪火相传,创造并发展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明,在近代以来血与火的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如今,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价值融为一体,化为一种集体身份与尊严。在追寻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我们不应忘却本与根的文化命脉、血与火的革命记忆、强与兴的历史使命,我们不仅要明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什么,还要坚定地增强这一意识,从而打牢不断前行与向上的思想基础。

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前提

就类型而言,意识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存在于所有成员头脑之中的大意识,通常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依存,是一种具有相似乃至贯通属性的存在;一类是只存在于个体成员头脑之中的小意识,通常与个体经验相关联,是一种具有差异性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意识总是游离于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相对性地共存。大意识没有小意识的支撑和贯通就不会存在,小意识在对大意识的内容体系进行能动选择的同时,又常常受到大意识或直接或间接的规约。我们可以将大意识理解为特定范围内所有成员与相关生存环境互动而生发的意识关系总和。

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关系总和式的大意识。它是一个聚合各族人民所能感知、所持价值和所要致之于一体的心态体系,既是一种归属体验,又是一种共善信念,还是一种能动意愿。具体来说,这样的大意识表现为各族人民心连心一家人的温暖归属体验、手拉手一起走的共善价值信念、同手足共复兴的责任使命意愿。用******的话来说,就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意识体系,各族人民的亲和感知、精神信仰、行为意愿都是其构成要素。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毫无疑问,对前者的思考会落脚于大意识层面,至于后者,则未必只关注大意识,而是要时时着眼于各种各样的小意识,即如何把握小与大的关联、实现众多小意识的协和贯通。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大与小是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前提。

应当说,小层面的无意识、潜意识乃至意识迷茫现象仍广泛存在。许多人生于斯长于斯,融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对潜存的大意识、小意识并无觉察;许多人行走中国,感受着广袤疆域的地理人文差异,意识到中华民族因多元一体而充满活力,但对深层次的精神信念尚无寻察;许多人渴求登高望远,有意识地想象并期盼自身未来的前景,但因囿于一己一时一地,对整体航向缺乏洞察。

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均映射出一个视角、眼界或格局的问题,体现了大与小的基本关系范畴,诸如宏观与微观、长远与眼前、全局与细节、集体与个体等。借此关系范畴来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能够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意涵,即要唤醒一些习而未察的无意识,明晰一些优秀且具超越性的精神价值,发掘一些能动性的进步意识,一点一滴地超越个体小意识,培育宽眼界、长眼光、大格局的思维能力,实现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的彼此理解、相互贯通。

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

事物一旦超越个体的小,形成相对的大,另一对非常关键的关系范畴就会出现,即同与异的关系。涉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问题,同与异这对关系范畴可以提供一定的进路线索。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在我国如此广袤的疆域上,差异必然是广泛存在的。不过,异彩纷呈总是有存在条件和保障的,这就涉及同的问题。中华民族如此多元,却能够长期存在延续,关键就在于具有某种同的特质。抽象地来看,“同”具有两种基本意涵,一种是相同,一种是共同。“相同”排除了异的存在空间,只保留同一性的内容;“共同”则为异之共生提供了丰厚土壤,以保障互助协作内容的生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考虑前者,以保障整体性的共存,也要考虑后者,以促使共同体保持生机和活力。

对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共同体而言,同一性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中华文化。那些习而未察的无意识、优秀的精神价值、能动的进步意识,无一例外都根植于厚重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因此,中华文化这一丰富资源,自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底色和毋庸置疑的本源性内容。

在同一性层面,还有一些内容是相对清晰的,这是由近百年来中国政治文明现代化的独特路径赋予的,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及其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而国民整体又处于低组织化状态,唤醒大意识,凝聚并组织各族人民奋起自强成为历史所需。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使命,以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团结国内一切力量,建立统一战线,最终缔造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主权独立,由此奠定了国家统一稳定的内在秩序,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政治基础保障。此后,经过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为核心的对象性内容。动态地审视这五个关键的对象性内容,会发现其具有共同性的一面: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是各民族交融汇聚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共同走出来的。可以说,从异到同,在动态的历史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由小及大的内容体系、厚重根源和行动方案,这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大意识的基本进路体现。

理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团结进步理路

如果说,大与小构成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阔视野,同与异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厚度,那么如何进一步实现范围与内容的契合,就需要用“大同小异”的思维。大同小异的基本意思是大体相同而略有差异。将其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境下进行诠释,就是指大意识要向共事靠拢,小意识要向优异靠近,简言之,就是团结进步。

大意识向共事靠拢的团结思路,可以通过一个非常熟悉的场景来理解。当大家共同参与完成一项任务时,会自然生发出一种聚合向心的意识和感觉。尽管大家的角色分工、职责范围、权限大小各不相同,所从事的也是不同的工作,但源于共事情境及其引发的关系联络,相互之间便生发了良性互动与影响,每一个个体都找到了相似的感觉,即他者与自我紧密关联——我所从事的事情要建立在与他者的联系基础之上,他者所从事的事情也离不开我的存在。因此,大意识向共事靠拢,能够促成团结协作,生发共鸣性的归属感与荣誉感。

小意识向优异靠近的进步思路,同样可以借助一个实验来体现。当大家都处于一个集体中时,个体的优异进步是需要给予激励的。小意识向优异前进,能够促成创新进步,激发共同体的活力。

将上述思路引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来,就要求一方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让各族人民认识到复兴伟业的大意识与每一个个体都息息相关。从正向维度看,每个人的努力进步和能动维护都是为这项事业添砖加瓦,都值得肯定;从反向维度看,任何破坏进步的行为,如扰乱秩序、分裂国家、伤害同胞等,都是拆砖卸瓦的可耻行为,都需要加以抵制。另一方面,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置于面向个体成员的激励中,对各领域、各层次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的人与事给予表彰和赞扬,让各族人民意识到各种进步小意识都能够得到认可和激励。这样一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着眼的团结进步理路就更为明晰。需要强调的是,全国56个民族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和重要力量,全体人民既是主体,也是对象,更是受益者。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理解大与小,又要把握同与异。大与小反映意识的层次,同与异反映意识的内容。大意识要向共事靠拢以唤醒团结意识,小意识要向优异靠近以唤醒进步意识,“大同小异”才能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凝聚的基础上保持活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征文篇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具有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功能。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军,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依照不同阶段的教育特征,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针对小学教育阶段,确定学校教育在不同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重心,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学生的“五个认同”意识。

小学教育阶段是启蒙共同体意识,孵育爱国情感时期。

这阶段学生从家庭步入学校,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因此,该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立足于启蒙教育,以象征教育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出发点和参照物,让学生感知国家的象征符号,孵育国家情感。首先,我们通过学生在校期间美德表现发放激励卡,学生们通过集体表现获得激励卡数,换取学校组织的传统、民俗文化体验和参观机会。参观了草原英雄小姐妹故居、武装暴动纪念馆,体验了蒙元、农耕等文化。以此感悟民族文化,进而增进民族情怀。在传统节日时,我校组织“小小乌兰牧骑”多次走进社区,和社区居民们共度传统节日,为广大居民们送去了欢乐和文明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学校依托《语文》《道德与法治》等教科书中象征中华民族或国家的符号,如颜色鲜艳的国旗、国徽、红领巾,或者祖国妈妈、花瓣、大家庭等国家比喻物,通过情感的渲染,在学生心里播下爱国的“种子”。向学生传递苦难辉煌的中华历史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

这一阶段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目标以爱自然、爱他人、爱家乡为融入点,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爱中华民族、爱人民的情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征文篇4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战略,多次谈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认知。具体而言,从由何而来来看,中华民族是历史共同体;从缘何自觉来看,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从国际互动来看,中华民族是政治共同体;从发展需求来看,中华民族是建设共同体。所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民族对历史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建设共同体即利益共同体的认知和感悟。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费孝通先生把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概括为“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所以,正如******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大家庭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每个家庭成员依赖于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大家庭与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之间是一种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各民族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不可分割,只有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才能谈得上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夙愿。中国梦是强国梦、民族复兴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如期实现,而且是全区域、全体国民的小康。“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的坚定决心,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让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二个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景。******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为此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也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路径选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征文篇5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战略,多次谈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认知。具体而言,从由何而来来看,中华民族是历史共同体;从缘何自觉来看,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从国际互动来看,中华民族是政治共同体;从发展需求来看,中华民族是建设共同体。所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民族对历史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建设共同体即利益共同体的认知和感悟。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费孝通先生把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概括为“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所以,正如******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大家庭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每个家庭成员依赖于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大家庭与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之间是一种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各民族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不可分割,只有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才能谈得上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夙愿。中国梦是强国梦、民族复兴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如期实现,而且是全区域、全体国民的小康。“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的坚定决心,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让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二个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景。******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为此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也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路径选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征文篇6

******在2019年7月考察内蒙古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作为全区政府系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要始终坚持把民族教育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程,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在提高政治站位上走在前、作表率。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长远之举、固本之策,既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也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内蒙古民族工作,事关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要牢牢把握“政治机关”这一定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充分认识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清醒认识各种错误思想观点的本质,勇于同各种破坏社会稳定、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带动全区政府系统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作表率。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作为全区政府系统的运转中枢,位置特殊、作用重要,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与***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为机关服务、为部门服务、为基层和群众服务中去。要督促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和全区各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强化辨析引导、澄清模糊认识,从历史与现实、情感与理性多角度、多维度引导各民族正确处理“共同体”与“差异化”的关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确保***、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安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狠抓工作落实上走在前、作表率。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事关党和国家根本利益,必须做到闻令而动、令行禁止、落实到位。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要发挥督办落实“第一主攻手”作用,积极协助自治区党委、政府持续推动民族教育改革创新,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突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统筹谋划安排,做好宣传解读,聚合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促进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要以深化民族教育改革创新、协调发展为契机,督促指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际出发,在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探索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征文篇7

***总书记在2019年7月考察内蒙古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作为全区政府系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要始终坚持把民族教育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程,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在提高政治站位上走在前、作表率。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长远之举、固本之策,既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也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内蒙古民族工作,事关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要牢牢把握“政治机关”这一定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充分认识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清醒认识各种错误思想观点的本质,勇于同各种破坏社会稳定、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带动全区政府系统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作表率。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作为全区政府系统的运转中枢,位置特殊、作用重要,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与***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为机关服务、为部门服务、为基层和群众服务中去。要督促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和全区各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强化辨析引导、澄清模糊认识,从历史与现实、情感与理性多角度、多维度引导各民族正确处理“共同体”与“差异化”的关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确保***、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安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狠抓工作落实上走在前、作表率。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事关党和国家根本利益,必须做到闻令而动、令行禁止、落实到位。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要发挥督办落实“第一主攻手”作用,积极协助自治区党委、政府持续推动民族教育改革创新,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突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统筹谋划安排,做好宣传解读,聚合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促进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要以深化民族教育改革创新、协调发展为契机,督促指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际出发,在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探索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征文篇8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谈到“八个坚持”,其中之一是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为此,会议强调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将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总结为我国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理论与现实命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通常,意识在被意识到之前可能是潜在的、模糊的,而意识的铸牢又常常建立在意识觉醒的基础之上。从意识不到,到意识觉醒,再到意识铸牢,这个过程通常很漫长,但也可以短时间内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即是如此。数千年来,一代代中华儿女薪火相传,创造并发展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明,在近代以来血与火的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如今,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价值融为一体,化为一种集体身份与尊严。在追寻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我们不应忘却本与根的文化命脉、血与火的革命记忆、强与兴的历史使命,我们不仅要明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什么,还要坚定地增强这一意识,从而打牢不断前行与向上的思想基础。

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前提

就类型而言,意识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存在于所有成员头脑之中的大意识,通常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依存,是一种具有相似乃至贯通属性的存在;一类是只存在于个体成员头脑之中的小意识,通常与个体经验相关联,是一种具有差异性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意识总是游离于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相对性地共存。大意识没有小意识的支撑和贯通就不会存在,小意识在对大意识的内容体系进行能动选择的同时,又常常受到大意识或直接或间接的规约。我们可以将大意识理解为特定范围内所有成员与相关生存环境互动而生发的意识关系总和。

显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上述关系总和式的大意识。它是一个聚合各族人民所能感知、所持价值和所要致之于一体的心态体系,既是一种归属体验,又是一种共善信念,还是一种能动意愿。具体来说,这样的大意识表现为各族人民心连心一家人的温暖归属体验、手拉手一起走的共善价值信念、同手足共复兴的责任使命意愿。用******的话来说,就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意识体系,各族人民的亲和感知、精神信仰、行为意愿都是其构成要素。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毫无疑问,对前者的思考会落脚于大意识层面,至于后者,则未必只关注大意识,而是要时时着眼于各种各样的小意识,即如何把握小与大的关联、实现众多小意识的协和贯通。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大与小是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前提。

应当说,小层面的无意识、潜意识乃至意识迷茫现象仍广泛存在。许多人生于斯长于斯,融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对潜存的大意识、小意识并无觉察;许多人行走中国,感受着广袤疆域的地理人文差异,意识到中华民族因多元一体而充满活力,但对深层次的精神信念尚无寻察;许多人渴求登高望远,有意识地想象并期盼自身未来的前景,但因囿于一己一时一地,对整体航向缺乏洞察。

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均映射出一个视角、眼界或格局的问题,体现了大与小的基本关系范畴,诸如宏观与微观、长远与眼前、全局与细节、集体与个体等。借此关系范畴来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能够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意涵,即要唤醒一些习而未察的无意识,明晰一些优秀且具超越性的精神价值,发掘一些能动性的进步意识,一点一滴地超越个体小意识,培育宽眼界、长眼光、大格局的思维能力,实现大意识与小意识之间的彼此理解、相互贯通。

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

事物一旦超越个体的小,形成相对的大,另一对非常关键的关系范畴就会出现,即同与异的关系。涉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问题,同与异这对关系范畴可以提供一定的进路线索。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在我国如此广袤的疆域上,差异必然是广泛存在的。不过,异彩纷呈总是有存在条件和保障的,这就涉及同的问题。中华民族如此多元,却能够长期存在延续,关键就在于具有某种同的特质。抽象地来看,“同”具有两种基本意涵,一种是相同,一种是共同。“相同”排除了异的存在空间,只保留同一性的内容;“共同”则为异之共生提供了丰厚土壤,以保障互助协作内容的生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考虑前者,以保障整体性的共存,也要考虑后者,以促使共同体保持生机和活力。

对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共同体而言,同一性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中华文化。那些习而未察的无意识、优秀的精神价值、能动的进步意识,无一例外都根植于厚重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因此,中华文化这一丰富资源,自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底色和毋庸置疑的本源性内容。

在同一性层面,还有一些内容是相对清晰的,这是由近百年来中国政治文明现代化的独特路径赋予的,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及其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而国民整体又处于低组织化状态,唤醒大意识,凝聚并组织各族人民奋起自强成为历史所需。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使命,以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团结国内一切力量,建立统一战线,最终缔造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主权独立,由此奠定了国家统一稳定的内在秩序,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政治基础保障。此后,经过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为核心的对象性内容。动态地审视这五个关键的对象性内容,会发现其具有共同性的一面: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是各民族交融汇聚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共同走出来的。可以说,从异到同,在动态的历史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由小及大的内容体系、厚重根源和行动方案,这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大意识的基本进路体现。

理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团结进步理路

如果说,大与小构成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阔视野,同与异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厚度,那么如何进一步实现范围与内容的契合,就需要用“大同小异”的思维。大同小异的基本意思是大体相同而略有差异。将其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境下进行诠释,就是指大意识要向共事靠拢,小意识要向优异靠近,简言之,就是团结进步。

大意识向共事靠拢的团结思路,可以通过一个非常熟悉的场景来理解。当大家共同参与完成一项任务时,会自然生发出一种聚合向心的意识和感觉。尽管大家的角色分工、职责范围、权限大小各不相同,所从事的也是不同的工作,但源于共事情境及其引发的关系联络,相互之间便生发了良性互动与影响,每一个个体都找到了相似的感觉,即他者与自我紧密关联——我所从事的事情要建立在与他者的联系基础之上,他者所从事的事情也离不开我的存在。因此,大意识向共事靠拢,能够促成团结协作,生发共鸣性的归属感与荣誉感。

小意识向优异靠近的进步思路,同样可以借助一个实验来体现。当大家都处于一个集体中时,个体的优异进步是需要给予激励的。小意识向优异前进,能够促成创新进步,激发共同体的活力。

将上述思路引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来,就要求一方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让各族人民认识到复兴伟业的大意识与每一个个体都息息相关。从正向维度看,每个人的努力进步和能动维护都是为这项事业添砖加瓦,都值得肯定;从反向维度看,任何破坏进步的行为,如扰乱秩序、分裂国家、伤害同胞等,都是拆砖卸瓦的可耻行为,都需要加以抵制。另一方面,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置于面向个体成员的激励中,对各领域、各层次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的人与事给予表彰和赞扬,让各族人民意识到各种进步小意识都能够得到认可和激励。这样一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着眼的团结进步理路就更为明晰。需要强调的是,全国56个民族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和重要力量,全体人民既是主体,也是对象,更是受益者。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理解大与小,又要把握同与异。大与小反映意识的层次,同与异反映意识的内容。大意识要向共事靠拢以唤醒团结意识,小意识要向优异靠近以唤醒进步意识,“大同小异”才能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凝聚的基础上保持活力。

推荐访问:共同体 中华民族 征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征文8篇】相关文章:

1.班主任个人先进事迹范文优选8篇

2.干部任职表态发言稿13篇

3.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得感悟8篇

4.2024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心得感悟范文合集5篇

5.有趣味的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