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秘范文网!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14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8-09 04:05:02 来源:文秘范文网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疫情防控,刻不容缓。连日来,有这样一位社区负责人,从各大小区出入口到居民家门口,她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病毒挡不住她逆向而行的决心,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14篇,供大家参考。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14篇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篇1

疫情防控,刻不容缓。连日来,有这样一位社区负责人,从各大小区出入口到居民家门口,她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病毒挡不住她逆向而行的决心,紧闭的铁门更阻断不了她对居民的关怀,哪怕隔着大门听一声“一切都好”,她也能笑的灿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甘冒风险,冲在一线,充分展现了一名社区工作人员的亮丽风采。她,就是____街道____社区居委会副主任____。

大年三十,由于疫情的关系,她接到通知要上班,老公问她说:“大过年的还要去上班吗?”副主任____却说疫情当前,大家都要担起责任。____的爱人不久之前刚做完髌骨手术,本来想趁着过年休息的时间好好在家照顾家人,现在为了工作只能“舍小家”了。但是____没有怨言,依旧走在第一线。

作为社区的副主任,____通知社区的楼院长对辖区楼院的居民进行详细排摸,登记外来人员的详细情况。有些居民因为疫情的原因,拒绝向社区人员登记信息,社区副主任了解到情况以后,组织大家利用电话询问的方式对登记在册的居民进行排查。之后又走访多个小区物业,劝说辖区物业的负责人对社区的工作进行配合。为了加强对三不管楼院的管控,社区在四个三不管楼院设置了劝返点和检测站,社区人员轮班值守,由于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她经常在卡口蹲守。

疫情还没结束,防控仍在继续。____依然奋战在“疫”线,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践行着“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人”的初心使命。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篇2

“疫情当前,我们党员应当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是我们作为党员的责任和义务。”__镇__村党员__说道。

__,出生于19__年,中共党员,退役军人,__镇__村__村民。20__年12月入伍,20__年底退伍,20__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在部队上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人,遇到艰难险阻,主动迎难而上,毫不退缩,受到领导和战士的一致好评。

此次疫情防控战中,__积极响应村党支部号召,自愿投身到党员服务岗,主动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根据村党支部安排,__主动申请担任__村__路口疫情防控检疫点值班长。“我是退伍军人,又是共产党员,在这个特殊时候就应该主动作为,扛起担子!”。他带领其他党员群众搭帐篷、设检疫点,建立全村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布设告示牌、张贴宣传标语,为群众发放宣传告知书,引导群众科学积极应对疫情,主动防控;带领党员群众清扫道路积雪和村域环境卫生,最大力度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为带头做好表率,__连续值班多个昼夜。村党支部书记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建议让其他人员代替他轮流值班,让他换岗休息,他却说:“通过这几天的工作,我已经很熟悉检疫流程,经验更为丰富,在这个争分夺秒的非常时期,换掉一个人又需要重新熟悉工作流程,我是军人,身体素质好,还能继续坚持!”

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每个坚守在一线的共产党员压力很大,但他们不退缩、不畏惧,责无旁贷地扛起了重担。“我在__村生活十多年了,我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我做这些一方面是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真心实意想保护好村民,所以我做再多也不觉得累,心里很踏实。”谈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__眼神里透出军人的锐气和党员的自信。

疫情就是命令,党员就是先锋。像__这样的先进共产党员还有很多,他们奋战在全镇疫情防控一线,亮明身份、挺身而出、稳定民心,成了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充分发扬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正因为有了他们,全镇疫情防控工作信心百倍!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篇3

疫情防控,刻不容缓。连日来,有这样一位社区负责人,从各大小区出入口到居民家门口,她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病毒挡不住她逆向而行的决心,紧闭的铁门更阻断不了她对居民的关怀,哪怕隔着大门听一声“一切都好”,她也能笑的灿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甘冒风险,冲在一线,充分展现了一名社区工作人员的亮丽风采。她,就是____街道____社区居委会副主任____。

大年三十,由于疫情的关系,她接到通知要上班,老公问她说:“大过年的还要去上班吗?”副主任____却说疫情当前,大家都要担起责任。____的爱人不久之前刚做完髌骨手术,本来想趁着过年休息的时间好好在家照顾家人,现在为了工作只能“舍小家”了。但是____没有怨言,依旧走在第一线。

作为社区的副主任,____通知社区的楼院长对辖区楼院的居民进行详细排摸,登记外来人员的详细情况。有些居民因为疫情的原因,拒绝向社区人员登记信息,社区副主任了解到情况以后,组织大家利用电话询问的方式对登记在册的居民进行排查。之后又走访多个小区物业,劝说辖区物业的负责人对社区的工作进行配合。为了加强对三不管楼院的管控,社区在四个三不管楼院设置了劝返点和检测站,社区人员轮班值守,由于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她经常在卡口蹲守。

疫情还没结束,防控仍在继续。____依然奋战在“疫”线,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践行着“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人”的初心使命。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篇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中医师争相请战,全力以赴救治每名患者,用汗水和智慧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近日,奋战在一线的4名“90后”中医师向记者讲述了抗疫故事。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范存愈:

“我没有理由退缩”

“请摘下口罩,伸出舌头……”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隔离病房内,1990年出生的呼吸内科医师范存愈在给新冠肺炎患者拍舌像。每次进入隔离病房,由于戴着护目镜和面屏,范存愈难以看清楚患者舌苔的细节,只能用手机拍照片,出了隔离病房再仔细看。

疫情发生后,范存愈便主动报名去隔离病房救治患者。“我是呼吸内科医生,又是学中医的,没有理由退缩。”范存愈说,他主要负责对隔离病房患者进行中药治疗。

“医院的中医专家总结出了中药协定方,我们团队参考这个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中药施治。”范存愈说,后来,他们又通过现场示范和视频的方式教会患者做五禽戏、八段锦,帮助他们锻炼,恢复心肺功能。

加入中药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范存愈说:“中医药的疗效是实实在在的,我作为青年中医师,必须要传承好中医的优秀成果。”

3月15日,医院本部确诊患者“清零”,范存愈结束了在隔离病房的奋战。休整一周后,范存愈投入到正常的门诊工作中。

湖北省中医院詹明明:

“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觉得休息得差不多了,想到康复门诊尽自己的一份力。”最近,经过一周的休整,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医师、1992年出生的詹明明来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复门诊坐诊。她每天接诊10—20名患者,实施艾灸、针刺、耳穴贴等中医治疗手段,还指导患者居家进行穴位艾灸和穴位按摩,帮助他们提升免疫力。

1月22日,湖北省中医院临时组建隔离病房,从各个科室抽调医生,詹明明主动报了名。几天后,她正式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患者。“住院的患者越来越多,我就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说实话,我到医院工作才1年,报名后还是有点忐忑,怕自己不能适应工作。”詹明明说。

在隔离病房值班的一个多月里,詹明明每天早上要进隔离病房查房,写值班病历,指导患者服用中药。她每次查房在病区里坚持几个小时,穿戴着厚重的防护装备,原本很简单的日常查房工作也变得很吃力。

有一名轻症患者起初不配合治疗,拒绝服用中药。那一段时间,詹明明每天都会和同事去病房里劝☆☆解、开导患者,讲解中医知识。“后来,患者了解了中医治疗理念,接受了治疗。不久,他的核酸检测和CT检查结果都很好,达到了出院标准。”詹明明说。

武汉市中医医院饶明月:

“战斗就得义无反顾”

3月16日,武汉市中医医院ICU病房患者“清零”,重症医学科医生饶明月和同事们连夜开会,讨论疫情发生以来重症患者的救治情况,并总结经验。总结会一直开到17日凌晨,大家稍事休息后,又对会议内容进行整理,并清扫病区,一直忙到中午才离开。

由于重症医学科接诊的都是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饶明月所在团队经常需要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纤支镜、床旁血液净化等治疗,使用高危诊疗手段,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风险之中。但是第一天上战场时,饶明月说:“战斗就得义无反顾。如果躺在那里的患者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会怎么做?”

作为一名中医,饶明月每天都为患者熬好一服中药送进病房。通过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患者的病情一天天见好,“我每天都会鼓励他们,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吃饭,加强营养,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康复出院了。”

武汉江夏中医医院胡雯:

“在火线上快速成长”

“看到老朋友们身体一天天好转,真的很欣慰。”3月21日,在武汉江夏中医医院新冠患者康复门诊,呼吸内科医生胡雯正在给复查的患者把脉。前来复查的人中,很多都是胡雯前几天救治的患者。

疫情发生后,从接诊大量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后被感染,到治愈出院捐献血浆,再到重回发热病区、坐诊康复门诊,“90后”女中医胡雯说:“我在火线上快速成长。”

疫情发生之初,胡雯连续接诊了15名有新冠肺炎症状的患者,因为防护等级不足,她不幸被感染,1月25日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3日,胡雯治愈出院,经过14天的隔离后,立即向医院申请重回火线。她还主动捐献血浆300毫升,成为武汉第一批康复献血的20个人之一。

胡雯回到医院发热三病区后,和同事们一起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救治患者。“我们针对每名患者的身体情况,对症配制中药,以水煎剂为主,基本上不用激素,有效地阻断了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胡雯说,她所在的病区中,极少有患者转成重症。

3月6日下午,江夏中医医院最后18名新冠肺炎患者转院。短暂休息后,闲不住的胡雯和同事们又组成了康复门诊,负责出院患者的复查工作。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篇5

《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篇6

“疫情当前,我们党员应当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是我们作为党员的责任和义务。”__镇__村党员__说道。

__,出生于19__年,中共党员,退役军人,__镇__村__村民。20__年12月入伍,20__年底退伍,20__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在部队上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人,遇到艰难险阻,主动迎难而上,毫不退缩,受到领导和战士的一致好评。

此次疫情防控战中,__积极响应村党支部号召,自愿投身到党员服务岗,主动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根据村党支部安排,__主动申请担任__村__路口疫情防控检疫点值班长。“我是退伍军人,又是共产党员,在这个特殊时候就应该主动作为,扛起担子!”。他带领其他党员群众搭帐篷、设检疫点,建立全村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布设告示牌、张贴宣传标语,为群众发放宣传告知书,引导群众科学积极应对疫情,主动防控;带领党员群众清扫道路积雪和村域环境卫生,最大力度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为带头做好表率,__连续值班多个昼夜。村党支部书记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建议让其他人员代替他轮流值班,让他换岗休息,他却说:“通过这几天的工作,我已经很熟悉检疫流程,经验更为丰富,在这个争分夺秒的非常时期,换掉一个人又需要重新熟悉工作流程,我是军人,身体素质好,还能继续坚持!”

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每个坚守在一线的共产党员压力很大,但他们不退缩、不畏惧,责无旁贷地扛起了重担。“我在__村生活十多年了,我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我做这些一方面是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真心实意想保护好村民,所以我做再多也不觉得累,心里很踏实。”谈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__眼神里透出军人的锐气和党员的自信。

疫情就是命令,党员就是先锋。像__这样的先进共产党员还有很多,他们奋战在全镇疫情防控一线,亮明身份、挺身而出、稳定民心,成了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充分发扬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正因为有了他们,全镇疫情防控工作信心百倍!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篇7

在武汉抗疫一线,有一群默默无闻的“90后”科研工作者,他们奋战在实验室,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从事临床救治探索、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开发、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等研究,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与疫病战斗,成为抗疫科研攻关的重要力量。

北大第一医院医师董锦沛:

“用科研力量与病魔斗争”

董锦沛参与撰写的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问题的论文最近在网上预发表了,即将落地业界权威杂志。

2月7日抵达武汉,2月9日进入病区,不到30岁的医学博士董锦沛一边与医院不同科室同事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一边参与临床资料收集及临床试验研究。这篇论文就是董锦沛与同事的科研成果之一。

“病区最多时有50名患者,除了做好救治诊断的主要工作,我还会抽时间观察和总结患者临床特点、检查结果、进展至危重型预警表现,以及开展早期积极救治的经验等。”董锦沛说,医疗队这项临床数据收集工作已经持续大半个月,他采用文字或电子方式做好记录,下班后再对数据进一步分析整理,随后传给北京后方团队进行数据库建设。

此外,董锦沛还参与了两项医疗队设计的临床试验。2月下旬,结合医疗救治经验与前期数据整理,医疗队确立了两种针对新冠病毒的试验药物,在征得患者同意情况下,将部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加入临床试验。此后,董锦沛和同事们持续观察其化验指标、肺部情况、胃肠道不良反应等。每遇到疑惑,他都会向前辈和同事请教,并及时查阅文献。“试验还在进行中,需要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用科研力量与病魔斗争,责任很重。”董锦沛说,研究项目会大幅度增加值班期间的工作量,但也促使他更专注更投入,哪怕在隔离病房多观察研究一会儿,晚上少睡一会儿。

武大联合科研团队成员辜家爽:

“关键时刻应该冲上去”

最近,武汉大学宣布:该校组建的联合团队创新开发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有助于临床疑似病例难以确诊的问题。武汉臻熙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检验实施部负责人、1994年出生的辜家爽便是这个团队的一员。

1月下旬开始,武汉大学药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臻熙医学公司有关专家联手开展科研攻关,研发一项更加精准、灵敏的新冠病毒检测技术。春节期间,人手不足,公司号召员工返岗,已经回家的辜家爽立即报了名。2月初他便投身这项技术的科研攻关,“我们都是年轻人,关键时刻应该冲上去。”

“前期主要是利用模拟新冠病毒的核酸质粒,将我们合作研发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方法(NTS)和传统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比对。”辜家爽说,他和同事们穿着防护服,一头扎在公司的医学实验室里,连续几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当拿到第一批实验结果时,辜家爽和同事们都非常欣慰,相比传统的检测方法,新的检测方法不仅灵敏度更高,有效提升了核酸检测的阳性率,而且能同时检测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范围更广。此外,这项技术适合在医院和CDC等实验室开展。

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的病毒核酸检测中。作为技术支持人员,辜家爽他们每天和医院检验科的医生们同进同出,保障着检测项目的正常运行。

湖北疾控中心技术员何飞:

“有任务就立即进状态”

何飞每天都会在早上8点半赶到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记录实验室检测记录结果,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我每天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有任务就立即进状态。”何飞说,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样本到了,就得立马到实验室去。

何飞1990年出生,是湖北黄冈人,2016年从华中师范大学微生物专业毕业后,来到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一直从事呼吸道病原菌的监测和研究工作。

1月中旬,何飞便参与新冠病毒的检测,刚开始她也有些害怕。“由于我们经常跟传染病打交道,跟随前辈们进几次实验室之后,心态也会慢慢好起来。”何飞说,她的工作都有非常严格的生物安全要求,要根据病原体危害程度,穿戴不同等级的生物防护服,在不同的实验室完成实验。“那段时间上班连轴转,也没有周末,我也忘记了哪天是几号。”

2月20日,何飞加入新冠病毒与呼吸道细菌性病原体关联性的研究团队。“对新冠肺炎患者而言,呼吸系统会受到破坏,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正是病原菌容易入侵的时候。”何飞介绍,研究团队从大量的咽拭子核酸中,随机选取了新冠肺炎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咽拭子核酸,检测了15种基因、14种呼吸道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探索新冠肺炎病毒与呼吸道细菌性病原体的关联性,这给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方丹:

“终于能为抗疫出力了”

“新冠病毒不仅会攻击呼吸系统,而且还会造成消化系统的损伤,我们发现,近八成新冠肺炎患者有消化道症状,近七成危重患者入院时肝功能异常,近五成出现腹泻,患者的转氨酶异常率也较高。”1994年出生的方丹介绍起自己和导师一起完成的研究成果。

方丹第一次开展临床研究就很快有了新发现,而且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了核心期刊《中华消化杂志》上,“终于能为抗疫出力了!”

2月10日,她还在湖南岳阳家中,突然接到导师黎培员教授的信息:临床发现武汉地区新冠肺炎患者消化道症状突出,我们马上进行研究,为疾病防控和诊治提供参考。

武汉地区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有哪些特点?病毒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方丹和导师希望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患者为样本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制定研究方案、设计问卷、收集数据、统计分析、撰写报告……半个月的时间里,方丹每天要忙到凌晨两三点钟,从305名患者数以万计的数据中归纳结论,写成论文。

方丹说,这项成果发表后,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出现的肝损伤等消化系统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篇8

《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篇9

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忧,挺英雄之傲骨,迎凛冽之寒风,集全国之创力,谋中华之复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终会筑成坚不可摧的长城。

2019年的告别之际,歌舞升平,在繁荣之下,一场战争即将打响。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却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从武汉,到长江,再如洪水般一发不可收拾地席卷全国。绵延千千万万里的战线,医院里的彻夜灯火通明,无不成为这场战争的见证。但是,你看到了吗?在这里,在那里,在每个地方,到处都有逆行的身影。他们是不是无儿无女,他们是不是穷途末路,他们是不是早已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已经不再害怕致死的病魔。不,都不是。他们只是平凡人,同千千万万的大众一样,但他们又不平凡,他们是战士,是英雄,不畏生死的傲骨。

有些人在死亡面前泰然自若,不是因为他们不害怕,而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到底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的精神支柱,是责任,是勇气,是理想,更是信念。他们前仆后继,只为对得起心中那份大爱天下的心。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第一时间赶到抗疫最前线,17年前的那句“把重症患者都转移到我这里来”时至今日都是那么的震慑人心。无数的共产党员舍生忘死,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政府审时度势,计划国家的发展,大到每一个省市,小到每一个家庭,无不发出“武汉加油”的壮语。

是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我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民族,一个同仇敌忾,团结战斗的民族,一个充满希望,迅速崛起的国度,我大中华的复兴势不可挡。我看到的,一条巨龙,在世界的东方,在太平洋的海畔,正欲腾飞。

中华复兴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但五千年之悠久历史,无数次化解的灾难,足以给我们信心。我们携手,共渡这艰难困苦,然后,去奔跑,去拥抱,那2020年最美的春天。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篇10

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忧,挺英雄之傲骨,迎凛冽之寒风,集全国之创力,谋中华之复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终会筑成坚不可摧的长城。

2019年的告别之际,歌舞升平,在繁荣之下,一场战争即将打响。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却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从武汉,到长江,再如洪水般一发不可收拾地席卷全国。绵延千千万万里的战线,医院里的彻夜灯火通明,无不成为这场战争的见证。但是,你看到了吗?在这里,在那里,在每个地方,到处都有逆行的身影。他们是不是无儿无女,他们是不是穷途末路,他们是不是早已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已经不再害怕致死的病魔。不,都不是。他们只是平凡人,同千千万万的大众一样,但他们又不平凡,他们是战士,是英雄,不畏生死的傲骨。

有些人在死亡面前泰然自若,不是因为他们不害怕,而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到底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的精神支柱,是责任,是勇气,是理想,更是信念。他们前仆后继,只为对得起心中那份大爱天下的心。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第一时间赶到抗疫最前线,17年前的那句“把重症患者都转移到我这里来”时至今日都是那么的震慑人心。无数的共产党员舍生忘死,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政府审时度势,计划国家的发展,大到每一个省市,小到每一个家庭,无不发出“武汉加油”的壮语。

是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我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民族,一个同仇敌忾,团结战斗的民族,一个充满希望,迅速崛起的国度,我大中华的复兴势不可挡。我看到的,一条巨龙,在世界的东方,在太平洋的海畔,正欲腾飞。

中华复兴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但五千年之悠久历史,无数次化解的灾难,足以给我们信心。我们携手,共渡这艰难困苦,然后,去奔跑,去拥抱,那2020年最美的春天。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篇11

2020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到我们身边,可今年的新年跟去年的新年有点不太一样,少了走亲访友,少了游客出行,是因为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就是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袭击,一场与病毒的战斗开始了。

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民众和国家的安全,涌现出一批批的逆行者,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冲锋陷阵,不畏艰辛,你看:

他们就是医务人员,他们主动请缨,他们离开家人和孩子,支援武汉。以及84岁的钟南山院士,本应该安度晚年,却丝毫不惧怕被感染的风险,依然冲在最前线,这次疫情爆发时钟南山院士在最人心惶惶的时候站出来,给我们很大的安慰。

他说武汉人不出来,我们不去武汉这句话话说出来的当晚钟南山就着火车去了武汉,指导工作。他带领他的团队,为这次疫情开辟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他就是当之无愧的最美逆行者。

他们是人民警察,当这次疫情爆发时,他们放弃了休假,他们放弃了陪伴家人和孩子的时间,选择去往各个路口检查来往车辆,询问驾驶员去过哪里,车上有无发热人员等,不畏寒风,24小时巡逻和设点排查。

维护着交通,保护着市民的安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用心和生命守护着每一个人,当我们安逸舒服的待在家中时,他们却奔赴在最前线忙碌着,他们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逆行者。

致敬,最美逆行者,无论他们是军人、医务人员、警察、村干部还是志愿者,他们就不怕死吗?他们就不怕感染吗?他们也怕,同样他们也是孩子也是父母。

我要向这些最美逆行者致敬,只有我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就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一起心连心,一起加油,一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相信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篇12

在武汉抗疫一线,有一群默默无闻的“90后”科研工作者,他们奋战在实验室,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从事临床救治探索、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开发、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等研究,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与疫病战斗,成为抗疫科研攻关的重要力量。

北大第一医院医师董锦沛:

“用科研力量与病魔斗争”

董锦沛参与撰写的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问题的论文最近在网上预发表了,即将落地业界权威杂志。

2月7日抵达武汉,2月9日进入病区,不到30岁的医学博士董锦沛一边与医院不同科室同事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一边参与临床资料收集及临床试验研究。这篇论文就是董锦沛与同事的科研成果之一。

“病区最多时有50名患者,除了做好救治诊断的主要工作,我还会抽时间观察和总结患者临床特点、检查结果、进展至危重型预警表现,以及开展早期积极救治的经验等。”董锦沛说,医疗队这项临床数据收集工作已经持续大半个月,他采用文字或电子方式做好记录,下班后再对数据进一步分析整理,随后传给北京后方团队进行数据库建设。

此外,董锦沛还参与了两项医疗队设计的临床试验。2月下旬,结合医疗救治经验与前期数据整理,医疗队确立了两种针对新冠病毒的试验药物,在征得患者同意情况下,将部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加入临床试验。此后,董锦沛和同事们持续观察其化验指标、肺部情况、胃肠道不良反应等。每遇到疑惑,他都会向前辈和同事请教,并及时查阅文献。“试验还在进行中,需要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用科研力量与病魔斗争,责任很重。”董锦沛说,研究项目会大幅度增加值班期间的工作量,但也促使他更专注更投入,哪怕在隔离病房多观察研究一会儿,晚上少睡一会儿。

武大联合科研团队成员辜家爽:

“关键时刻应该冲上去”

最近,武汉大学宣布:该校组建的联合团队创新开发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有助于临床疑似病例难以确诊的问题。武汉臻熙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检验实施部负责人、1994年出生的辜家爽便是这个团队的一员。

1月下旬开始,武汉大学药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臻熙医学公司有关专家联手开展科研攻关,研发一项更加精准、灵敏的新冠病毒检测技术。春节期间,人手不足,公司号召员工返岗,已经回家的辜家爽立即报了名。2月初他便投身这项技术的科研攻关,“我们都是年轻人,关键时刻应该冲上去。”

“前期主要是利用模拟新冠病毒的核酸质粒,将我们合作研发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方法(NTS)和传统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比对。”辜家爽说,他和同事们穿着防护服,一头扎在公司的医学实验室里,连续几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当拿到第一批实验结果时,辜家爽和同事们都非常欣慰,相比传统的检测方法,新的检测方法不仅灵敏度更高,有效提升了核酸检测的阳性率,而且能同时检测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范围更广。此外,这项技术适合在医院和CDC等实验室开展。

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的病毒核酸检测中。作为技术支持人员,辜家爽他们每天和医院检验科的医生们同进同出,保障着检测项目的正常运行。

湖北疾控中心技术员何飞:

“有任务就立即进状态”

何飞每天都会在早上8点半赶到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记录实验室检测记录结果,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我每天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有任务就立即进状态。”何飞说,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样本到了,就得立马到实验室去。

何飞1990年出生,是湖北黄冈人,2016年从华中师范大学微生物专业毕业后,来到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一直从事呼吸道病原菌的监测和研究工作。

1月中旬,何飞便参与新冠病毒的检测,刚开始她也有些害怕。“由于我们经常跟传染病打交道,跟随前辈们进几次实验室之后,心态也会慢慢好起来。”何飞说,她的工作都有非常严格的生物安全要求,要根据病原体危害程度,穿戴不同等级的生物防护服,在不同的实验室完成实验。“那段时间上班连轴转,也没有周末,我也忘记了哪天是几号。”

2月20日,何飞加入新冠病毒与呼吸道细菌性病原体关联性的研究团队。“对新冠肺炎患者而言,呼吸系统会受到破坏,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正是病原菌容易入侵的时候。”何飞介绍,研究团队从大量的咽拭子核酸中,随机选取了新冠肺炎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咽拭子核酸,检测了15种基因、14种呼吸道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探索新冠肺炎病毒与呼吸道细菌性病原体的关联性,这给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方丹:

“终于能为抗疫出力了”

“新冠病毒不仅会攻击呼吸系统,而且还会造成消化系统的损伤,我们发现,近八成新冠肺炎患者有消化道症状,近七成危重患者入院时肝功能异常,近五成出现腹泻,患者的转氨酶异常率也较高。”1994年出生的方丹介绍起自己和导师一起完成的研究成果。

方丹第一次开展临床研究就很快有了新发现,而且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了核心期刊《中华消化杂志》上,“终于能为抗疫出力了!”

2月10日,她还在湖南岳阳家中,突然接到导师黎培员教授的信息:临床发现武汉地区新冠肺炎患者消化道症状突出,我们马上进行研究,为疾病防控和诊治提供参考。

武汉地区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有哪些特点?病毒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方丹和导师希望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患者为样本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制定研究方案、设计问卷、收集数据、统计分析、撰写报告……半个月的时间里,方丹每天要忙到凌晨两三点钟,从305名患者数以万计的数据中归纳结论,写成论文。

方丹说,这项成果发表后,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出现的肝损伤等消化系统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篇13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中医师争相请战,全力以赴救治每名患者,用汗水和智慧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近日,奋战在一线的4名“90后”中医师向记者讲述了抗疫故事。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范存愈:

“我没有理由退缩”

“请摘下口罩,伸出舌头……”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隔离病房内,1990年出生的呼吸内科医师范存愈在给新冠肺炎患者拍舌像。每次进入隔离病房,由于戴着护目镜和面屏,范存愈难以看清楚患者舌苔的细节,只能用手机拍照片,出了隔离病房再仔细看。

疫情发生后,范存愈便主动报名去隔离病房救治患者。“我是呼吸内科医生,又是学中医的,没有理由退缩。”范存愈说,他主要负责对隔离病房患者进行中药治疗。

“医院的中医专家总结出了中药协定方,我们团队参考这个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中药施治。”范存愈说,后来,他们又通过现场示范和视频的方式教会患者做五禽戏、八段锦,帮助他们锻炼,恢复心肺功能。

加入中药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范存愈说:“中医药的疗效是实实在在的,我作为青年中医师,必须要传承好中医的优秀成果。”

3月15日,医院本部确诊患者“清零”,范存愈结束了在隔离病房的奋战。休整一周后,范存愈投入到正常的门诊工作中。

湖北省中医院詹明明:

“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觉得休息得差不多了,想到康复门诊尽自己的一份力。”最近,经过一周的休整,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医师、1992年出生的詹明明来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复门诊坐诊。她每天接诊10—20名患者,实施艾灸、针刺、耳穴贴等中医治疗手段,还指导患者居家进行穴位艾灸和穴位按摩,帮助他们提升免疫力。

1月22日,湖北省中医院临时组建隔离病房,从各个科室抽调医生,詹明明主动报了名。几天后,她正式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患者。“住院的患者越来越多,我就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说实话,我到医院工作才1年,报名后还是有点忐忑,怕自己不能适应工作。”詹明明说。

在隔离病房值班的一个多月里,詹明明每天早上要进隔离病房查房,写值班病历,指导患者服用中药。她每次查房在病区里坚持几个小时,穿戴着厚重的防护装备,原本很简单的日常查房工作也变得很吃力。

有一名轻症患者起初不配合治疗,拒绝服用中药。那一段时间,詹明明每天都会和同事去病房里劝☆☆解、开导患者,讲解中医知识。“后来,患者了解了中医治疗理念,接受了治疗。不久,他的核酸检测和CT检查结果都很好,达到了出院标准。”詹明明说。

武汉市中医医院饶明月:

“战斗就得义无反顾”

3月16日,武汉市中医医院ICU病房患者“清零”,重症医学科医生饶明月和同事们连夜开会,讨论疫情发生以来重症患者的救治情况,并总结经验。总结会一直开到17日凌晨,大家稍事休息后,又对会议内容进行整理,并清扫病区,一直忙到中午才离开。

由于重症医学科接诊的都是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饶明月所在团队经常需要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纤支镜、床旁血液净化等治疗,使用高危诊疗手段,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风险之中。但是第一天上战场时,饶明月说:“战斗就得义无反顾。如果躺在那里的患者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会怎么做?”

作为一名中医,饶明月每天都为患者熬好一服中药送进病房。通过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患者的病情一天天见好,“我每天都会鼓励他们,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吃饭,加强营养,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康复出院了。”

武汉江夏中医医院胡雯:

“在火线上快速成长”

“看到老朋友们身体一天天好转,真的很欣慰。”3月21日,在武汉江夏中医医院新冠患者康复门诊,呼吸内科医生胡雯正在给复查的患者把脉。前来复查的人中,很多都是胡雯前几天救治的患者。

疫情发生后,从接诊大量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后被感染,到治愈出院捐献血浆,再到重回发热病区、坐诊康复门诊,“90后”女中医胡雯说:“我在火线上快速成长。”

疫情发生之初,胡雯连续接诊了15名有新冠肺炎症状的患者,因为防护等级不足,她不幸被感染,1月25日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3日,胡雯治愈出院,经过14天的隔离后,立即向医院申请重回火线。她还主动捐献血浆300毫升,成为武汉第一批康复献血的20个人之一。

胡雯回到医院发热三病区后,和同事们一起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救治患者。“我们针对每名患者的身体情况,对症配制中药,以水煎剂为主,基本上不用激素,有效地阻断了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胡雯说,她所在的病区中,极少有患者转成重症。

3月6日下午,江夏中医医院最后18名新冠肺炎患者转院。短暂休息后,闲不住的胡雯和同事们又组成了康复门诊,负责出院患者的复查工作。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篇14

2020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到我们身边,可今年的新年跟去年的新年有点不太一样,少了走亲访友,少了游客出行,是因为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就是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袭击,一场与病毒的战斗开始了。

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民众和国家的安全,涌现出一批批的逆行者,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冲锋陷阵,不畏艰辛,你看:

他们就是医务人员,他们主动请缨,他们离开家人和孩子,支援武汉。以及84岁的钟南山院士,本应该安度晚年,却丝毫不惧怕被感染的风险,依然冲在最前线,这次疫情爆发时钟南山院士在最人心惶惶的时候站出来,给我们很大的安慰。

他说武汉人不出来,我们不去武汉这句话话说出来的当晚钟南山就着火车去了武汉,指导工作。他带领他的团队,为这次疫情开辟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他就是当之无愧的最美逆行者。

他们是人民警察,当这次疫情爆发时,他们放弃了休假,他们放弃了陪伴家人和孩子的时间,选择去往各个路口检查来往车辆,询问驾驶员去过哪里,车上有无发热人员等,不畏寒风,24小时巡逻和设点排查。

维护着交通,保护着市民的安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用心和生命守护着每一个人,当我们安逸舒服的待在家中时,他们却奔赴在最前线忙碌着,他们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逆行者。

致敬,最美逆行者,无论他们是军人、医务人员、警察、村干部还是志愿者,他们就不怕死吗?他们就不怕感染吗?他们也怕,同样他们也是孩子也是父母。

我要向这些最美逆行者致敬,只有我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就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一起心连心,一起加油,一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相信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推荐访问:抗击 疫情 英雄事迹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简短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50字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100字 2020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5篇精选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的故事 抗击疫情英雄的感人故事 2020抗击疫情的英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5篇 抗击疫情的英雄暖心故事 2020抗击疫情英雄故事简短 2021抗击疫情英雄故事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14篇(精选文档)】相关文章:

1.2023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有感学习心得优秀11篇

2.2023年度疫情应急演练方案14篇

3.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有感学习心得优秀14篇

4.2023年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10篇

5.抗击疫情英雄事迹感人故事14篇(精选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