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秘范文网!

2023年小学数学教师教案(6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7-10 12:15:05 来源:文秘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数学教师教案(6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小学数学教师教案(6篇)【优秀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篇一

第一课时

教材第75页的例1,第76页“做一做”的第1题及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1一5题。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每人3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

(一)导入

1.直接口答下面各题的商,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知识?

120 ÷20 = ( 12o×3)÷(30 ×3 ) = ( 120 ÷10)÷(30 ÷10 ) =

(二)教学实施

1.教学教材第75页的例1。

让学生拿3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四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

=

为什么相等?

2.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请代表发言

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从左往右观察)(从右往左观蔡)

3.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老师分别板书出来。

4.观察以上例子,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汇。)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学生讨论)

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

,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o;
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o。

5.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6.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的第1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思考并说明思路。

7.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涂色,范文,然后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

8.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可以把

化成

,也可以把

化成

,再比较。

9.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3题。

学生两人一组,由一人说一个分数,另一个人说出一个相等的分数。

10.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引导学生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然后在直线上把这个点画出来。

老师启发学生观察,推算出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可以同时除以几,得到一个与原分数相等的分数。

11.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5题。

进行口答练习。

(四)思维训练

1.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3,这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如果分子不变,分母除以5呢?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15 =

=

= 6÷()=()÷6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篇二

新授课

1课时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数学科学研究的思维习惯,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能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归纳总结分数乘整数的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苹果的图片,5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6个苹果,让学生提数学问题,如计算苹果总数(6+6+6+6+6=6×5)。接下来,教师提问从第一个篮子里拿出一个苹果,相当于拿出了这个篮子苹果数的几分之几?如果从每个篮子里各拿出一个苹果,一共拿出了几分之几?给大家讨论的时间,适当提示学生,相当于拿出了几个1/6,列分数加法式(1/6+1/6+1/6+1/6+1/6)

得出结果,询问大家的计算方法,然后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连加算式,并启发学生列式 ×5。师生共同完成计算过程。

2、让学生尝试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教师把 ×5改为5× ,师生共同完成计算。

3、把苹果放回篮子,重新取出,每个篮子各取2个,让学生试着列出算式(2/6×5),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得出结果不是最简分数,应该约分。(有的会在算前约分,有的在算后约分)让同学讨论,哪个更简便。这时可以出一些题,让同学竞赛计算,体会算前约分的重要性。(7/30×10)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课本中试一试的习题,4/5×3=?,5×1/3=?

学生掌握算法后,在具体实际问题中应用。拖拉机耕地,每小时耕这块地的1/9,一天工作7个小时,耕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来总结今天的收获:

1、分数乘整数的`算法;

2、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大家好好学习数学。

五、布置作业

老师从学校走到家要2/7h,走路的话每小时走5km,骑自行车的话,每小时14km,开汽车每小时走30km,回家的方式不一样,走的路线就不一样,请同学计算每条路线分别要走多少千米。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现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

1、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1/6+1/6+1/6+1/6+1/6=(1+1+1+1+1)/6=5/6 6+6+6+6+6=6×5

=1×5/6

2/6×5=10/6=5/3 =1/3×5

15/30×10=?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篇三

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1、导入新课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课教学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 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a.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b.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

c.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d.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3、巩固新知

1、测量课后第三题角的`大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内外圈度数有误、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完全重合)

2、游戏:观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师随便报出一个度数,学生利用胳膊来表现出这个角的大小。(双臂张开代表180度)

4、小结作业

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说出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

课后作业:回去讲量角器的组成部分介绍给家长,并测量生活中见到的角的大小。

一、角的度量单位:1度或1。

二、量角器的组成

三、测量角的步骤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篇四

详细介绍:

课题:不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万以内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375个信封的投影片(如书上图),准备计数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练习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因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一个十应是6个十。)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十位上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一个十。)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板书:笔算两位数加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设疑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应当怎样计算?(板书:1738+625=)能说出你计算的理由吗?好了,学完这节课你就能顺利解答这道题了。

(二)学习新课

1、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求下面两个数的和。请看图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图a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信封?(43个信封)教师接着出示图b,放在图a下面提问:这是多少个信封?(32个信封)

(2)要求两个数的和如何列式?怎样写竖式?怎样计算(相同数位对齐)如:

(3)计算后教师追问:相同数位对齐是什么意思?(个位十位分别对齐)

(4)如果有百位呢?(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下图中第一排的一个百一扎的两扎信封和第二排中一个百一扎的一扎信封)变成如下的图和算式:

师问:竖式的百位如何写?(让学生填)

(5)请学生独立计算

师问:说说你是从哪一位开始加起的?为什么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

(6)在教师指导下理解算理

243是2个百4个十和3个一,132是1个百3个十2个一。个位上3个一加上2个一和是5个一。所以和的个位写5;
十位上4个十加上3个十和是7个十,所以和的十位写7;
百位上2个百加上1个百是3个百,所以和的百位写3。只有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才能相加。

(7)练一练

4111+367=

28+570=

师:为了对齐数位,注意竖式中第一个加数不要写得太挤,在写第二个加数时,要看好第二个加数的最高位,应该和第一个加数的哪一位对齐。

2、进位加法。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270+58=(如下图所示)

(1)请学生独立列出竖式,并计算。

(2)师问:十位应该怎样计算?(关键性问题)

(3)教师演示、操作活动投影片(如图),使学生明确算理、7个长方形和5个长方形合起来可以组成一块正方形计数板(100)和2个长方形。指导学生写出竖式,十位相加满一百,要向百位进1。

(4)学生独立填写百位结果。

(5)练一练

(6)小结:计算时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不要忘记向百位进1,同时百位上不要丢掉进位的1。

3、进位加法。【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例3求809与3764的和。

(1)请学生自己列横、竖式,并计算。

(2)重点思考:百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应该怎么办?

(3)做完后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4)讨论: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的加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而且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不同点:加数的位数不同)

(5)总结三、四位数加法的法则。(在原法则板书上改)

标题的两位数改为三、四位数。

第③条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改成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直接在竖式上计算

2、列竖式计算

238+326=1629+527=715+8605=

3、判断正误并改正。

4、课后总结

(1)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出示课题)计算法则是什么?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2)解疑

我们已学完本节知识,请大家做一做开始的那道题,看谁会做并能做对。

1738+625=

板书设计不连续进位加

不连续进位加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篇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新课标注重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学习中的结论,更关注的是个性的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在实践中运用即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交流、合作探究中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生活中的经验,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情境如下:

师:(拿出橡皮泥)你知道它的体积吗?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长、宽、高后再用公式:长×宽×高计算出体积。

师:你还能捏成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吗? (学生操作:捏成圆柱)

师:现在你会计算它的体积吗?猜一猜,怎么办呢?(学生操作:圆柱捏成长方体)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形状变,体积不变.

师:我们曾经学过可以把什么图形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什么图形求面积呢?

生: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师:
圆柱形橡皮泥的体积会求了, 如果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

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

师: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

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

师: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1、引导

师:有的同学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让学生互相讨论,应如何转化,然后组织全班汇报

生: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把它拼起来,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了。

2、 操作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萝卜(圆柱体模具)和小刀,让学生动手切一切,拼一拼。

3、感知:将圆柱体模具(已切好)当场演示。

①让一位学生把切割好的一半拿上又叉开;

②另一位学生将切割好的另一半拼合上去;

③观察得到一个什么形体?同时你发现了什么?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

小组汇报:

生: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高等;
变了的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

4、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白: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5、讨论:圆柱与所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之间的有什么联系?你发现了什么?

6、汇报:

圆柱→近似长方体

①体积相等②底面积相等③高相等④表面积不相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 ↓ ↓

圆 柱 体 的 体 积 =底面积×高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

师: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底面积和高。

师:如果给你圆柱的直径(半径或者周长)和高,如何求圆柱的体积呢?

生:根据公式先求出半径,再求出底面积即可…

教学反思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实践、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直观有效的教学过程不需要教师繁复的讲解,学生在自主动手探索,互动交流讨论的学习空间里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教学内容和重难点不仅得到实施和解决,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诱发学生主动思维的愿望,营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现、探索、创造的过程,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篇六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

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

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探索研究

1.实验观察

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观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观察到什么?为什么?

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

(3)做第30页的做一做。

2.教学体积单位。

(1)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

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

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显示第36页的第2题,让学生口答。

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投影显示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说。

三、课堂实践

1、做练习七的第1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体先摆后说。

2、做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推荐访问:教案 数学教师 小学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6篇)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6篇)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模板

【2023年小学数学教师教案(6篇)【优秀范文】】相关文章:

1.幼儿园科学领域主题活动方案教案优质范文3篇

2.2023年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7篇【优秀范文】

3.《背影》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7篇

4.关于设计实习报告4篇

5.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全册教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