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秘范文网!

2023年度运算教案12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8-03 09:30:06 来源:文秘范文网

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2.认识福娃,知道各个福娃所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3.了解奥运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算教案12篇,供大家参考。

运算教案12篇

运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认识福娃,知道各个福娃所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3.了解奥运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纠错与评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多媒体演示插图)

说一说这是什么?生:这是福娃。

你知道福娃吗?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在申报主办国的时候,有几个国家参加,最后我国取得了申办权,说明中国强大,才有能力去申办。这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读,组成了一句话:北京欢迎您。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五个福娃名字的来历吗?有谁知道?相互交流。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媒体的介绍。你想了解更多的奥运知识吗?现在让我们开动脑子寻找答案。

二、中心阶段

师:出示2630-867+133

问:谁来说一说它的计算顺序?用线划出

生:回答后用递等式计算。

小结:象这样的题,我们要注意不要被数干扰。刚才这题的答案就是第一届奥运会举办的年份。做了下面的题目,把答案填在书上第2页,还会知道一些奥运知识。

师:继续出示581-3118 (158+125)2 196(712-698)

师:请学生动笔计算,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答案了。

巡视,鼓励表扬做得又快又对的学生。请学生汇报答案。并读一读这些知识。

三、分层练习

口算:

1230 20050 245

245245 189+897-189

12030 2000500 254

254254 120-1203

笔算:

472208-73549+7 3008-(69+36018)

12248 774411

总结:计算前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数字不能抄错,一定要验算和检查。

运算教案篇2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正确解答相应的分数应用题。

运算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生:滑雪、打雪仗……)这是济南新开业的滑雪场(课件出示滑雪场图片)。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滑雪场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发现、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信息:滑雪场开业第一天上午有230人,中午有70人离去,又有150人到来。

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

①230-70=160(人);

160+150=310(人)。

②230-70+150=310(人)。

汇报交流:请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学生分别说说解答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二位同学列出了一道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这样写比较简单。

师:由于数目越来越大,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算错了。

(教学脱式书写格式,略)

2.出示信息:开业前三天共接待900人,照这样计算,5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师:你能根据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吗?

指名板演:900÷3×5

=300×5

=1500(人)

师:请你给大家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生:我先算900÷3,再用它们的商乘5,因为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才能算出5天的人数。

师:也就是说,这道乘除混合的算式你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做的。谁能说出15-8+11和40×3÷60的运算顺序?

生答略。

3.总结运算顺序。

师:观察这几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 :我发现第1、3题中只有加、减法,第2、4题中只有乘除法。

生 :我发现它们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

师:在一道算式中,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一般情况下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做

运算教案篇4

一、知识回顾

(1)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

(2)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同号、异号、相反数)

二、新课导入

计算:-5-(+3)+(-7)-(—15)

解:原式=(-5)+(-3)+(-7)+(+15)=0

另解:原式=-5-3-7+15=0

强调:①省略“+”②省略“()”③更简化

读法:①读代数和;②直接读+、-

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三、例题讲解

例计算下列各式略

小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⑴写成代数和;

⑵观察有无相反数;

⑶运用交换、结合律达到同号相加或同分母运算或凑整

⑷写出结果

四、学生练习

可以在黑板的下方进行。

讲解评析、纠错订正。

数学思考:

计算:1-2+3-4+5-6+7-8+…+99-100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A、B、c分层次布置。

运算教案篇5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望江县第四小学 阳秀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97、98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和分数加、减法后进行教学的。教材用漂亮直观的图画引入新课,结合图意让学生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所表示的意义及运算顺序,接着,设计一系列有趣且贴近生活的练习来巩固新知,让学生感受运用数学知识的乐趣。【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难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师:同学们,我们回顾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入新课,为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做好铺垫。

二、新课引入

1、创设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到云梦森林公园去参观。

课件出示例1的表格。从表格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选择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在创设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是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机列出算式,揭题板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2)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3)计算。

313153141方法一:+-=+-=-=

***31316方法二:+-=+-==

2105101010105(6)小结: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但有时为了方便,一次通分比较简便。也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设计意图】将数学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激活学生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进一步强调书写过程的规范性,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2、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师:湖北云梦地处长江中下游,雨水充足。下面是这次梅雨季节云梦森林公园和周边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图。

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1)请学生列出算式:1-(2)计算,反馈。方法一:

112201118-=--=20520202020

方法二:1-191112118 1-+=1-+=1-=

20202052020112112-或1-+。205205(3)小组讨论: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4)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推理和概括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楚“1”在这里表示的是什么,应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1.由小组派代表评比。

出示教材第98页“做一做”。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列式计算:

(1)从6/7里减去1/2和1/7的和,差是多少?

(2)4/5加上3/5减去1/3的差,和是多少?

3.小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3,第二天看了3/5,还剩下多少没有看?

4.水果店运来5/8吨水果,其中梨占1/4,苹果占1/5,其他水果占这批水果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运算教案篇6

教学目标

让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减运算法则和加法运算律。

难点: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课堂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什么叫代数和?说出-6+9-8-7+3两种读法。

二、讲授新课

1.计算下列各题:

2.计算:

(1)-12+11-8+39;(2)+45-9-91+5;(3)-5-5-3-3;

(7)-6-8-2+3.54-4.72+16.46-5.28;

3.当a=13,b=-12.1,c=-10.6,d=25.1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2)a-b-c;(3)a-(b+c+d);(4)a-b-c-d;

(5)a-(b-d);(6)a-b+d;(7)(a+b)-(c+d);(8)a+b-c-d;

(9)(a-c)-(b-d);(10)a-c-b+d.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a-(b+c)=a-b-c;

a-(b+c+d)=a-b-c-d;

a-(b-d)=a-b+d;

(a+b)-(c+d)=a+b-c-d;

(a-c)-(b-d)=a-c-b+d.

括号前是“-”号,去括号后括号里各项都改变了符号;括号前是“+”号(没标符号当然也是省略了“+”号)去括号后各项都不变。

4.用较简便方法计算:

(4)-16+25+16-15+4-10.

三、课堂练习

1.判断题:在下列各题中,正确的在括号中打“√”号,不正确的在括号中打“×”号:

(1)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个加数.()

(2)两个数相加,和小于任一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

(3)两数和大于一个加数而小于另一个加数,那么这两数一定是异号.()

(4)当两个数的符号相反时,它们差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数绝对值的和.()

(5)两数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6)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7)两个相反数相减得0.()

(8)两个数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是正数.()

2.填空题:

(1)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一定是______;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一定是______;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

(2)若a<0,那么a和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是______.

(3)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

(4)若|a|+|b|=|a|-|b|,那么a,b的关系是______.

(5)-[-(-3)]=______,-[-(+3)]=______.

这两组题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判断题中错的应举出反例,同时要求符号语言与文字叙述语言能够互化。

四、作业

1.当a=2.7,b=-3.2,c=-1.8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2)a-b+c;(3)-a+b-c;(4)-a-b+c.

2.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代数式x-y-z+w的值:

(1)x=-3,y=-2,z=0,w=5;

(2)x=0.3,y=-0.7,z=1.1,w=-2.1;

3.已知3a=a+a+a,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代数式3a的值:

(1)a=-1;(2)a=-2;(3)a=-3;(4)a=-0.5.

4.(1)当b>0时,a,a-b,a+b,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当b<0时,a,a-b,a+b,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5.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并举出反例。

(1)若a,b同号,则a+b=|a|+|b|.()

(2)若a,b异号,则a+b=|a|-|b|.()

(3)若a<0、b<0,则a+b=-(|a|+|b|).()

(4)若a,b异号,则|a-b|=|a|+|b|.()

(5)若a+b=0,则|a|=|b|.()

6.计算:(能简便的应当尽量简便运算)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时是习题课.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求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运算教案篇7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  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  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1、 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1)请学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2、到校了,我们去图书室看会儿书,请听图书管理员阿姨为我们介绍:同学们,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借故事书的人特别多,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了46本,返回25本,你知道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故事书吗?

3、小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哪里还掌握得不够好?

第二课时: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分析算式的意思,使学生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遇到乘除混合运算式题学生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来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能够看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咱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谁能说一说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回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加减法的算式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咱们来看两题,结合具体的题目咱们再来分析一下运算顺序。

2、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25+78-91         105-58+46

(二)展开新课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大家用掌声表示对自己的鼓励。今天咱们再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那里会不会有什么新情况。

1、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了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2、请一位学生读题。

3、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列出算式,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组织交流:

a、 分步列式:987÷3=329

329×6=1974

综合列式:987÷3×6

=329×6

=1974

线段图:        3天接待987人

一共接待几人?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

987÷3表示一天接待多少人。

329×6表示一天接待的人数乘天数6就能算出6天接待的人数。

比较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哪个更简便?(综合列式比较简便,他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

b、6÷3×987

6÷3表示6天里含有两个3,即2个987人。

6、小结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乘除法的计算式题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7、总结出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巩固深化

1、口算。

27÷3×7        3×6÷9          25÷5×8

45+8-23       63÷7×8          24-8+10

28÷4×7        35+24-12        48÷8÷9

开小火车的方式进行,每说一个,其他同学判断是对还是错,前面的同学说错了,后面的同学进行更正。要求越快越好,如果前面的同学慢了,后面同学可以快速进行抢答。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三瓶,共需付多少元?

请学生按照第二题的方法进行解答。可能有的同学会问这道题做不来的,缺少条件,引导学生看图找条件。

(四)小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哪方面进步了?

第三课时: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冰雪天地”游乐场的一些情况。今天,老师带来了“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大家来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出示下表:

这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人数 312 306 369

提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一些一步计算的题,教师可提示他们提出一些两步计算的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

导入新课: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大家说说到了“冰雪天地”游乐场门口,得先干什么呀?(买票)大家看,游乐场到了,牌子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你能看懂它的意思,会买票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

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列式解答。

生1:24+24=48(元)24÷2=12(元)48+12=60(元)

生2:24+24+24÷2

生3:24×2+24÷2

师板书,提问:这三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个算式是分步列式,二、三两个算式是分步列式,后两个算式的意思其实一样,24+24和24×2都是在算两张大人票要多少钱?)

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解答。

(3)明确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

24+24+24÷2                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以上两种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进行呈现,虽然两种算式都是来求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但写法却有所不同。

(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生回答,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1)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2)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

4、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第1题。

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1)2×9÷3       (2)36-6×5          (3)56÷7×5

2+9-3              36÷6×5                56+7×5

(三)巩固提高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03-134÷2             28+120×8

97-12×6+43          26×4-125÷5

先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板演,其它同学在自己草稿纸上完成。完成后进行校对,有错误的及时指出。

2、解决问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3、课堂小结:自己评一评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你的同桌评一评你这节课学得棒不棒?

第四课时: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分析数量关系来总结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你了解了混合运算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

只有加减法                        从左往右

只有乘除法                        从左往右

乘除法、加减法兼有                先乘除后加减

2、说说运算顺序后,快速地计算出结果。

51+16-18            67-29+15

5×15-12÷3           56÷8-2×3

请四位同学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并快速地报出答案。

(二)新知学习

近几天来“冰雪天地“的客流量很大,游客特别多,为了使”冰雪天地“保持良好的环境,服务部决定请一些保洁员协助管理卫生。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1、你理解这三条信息的意思吗?“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这句话你怎么理解?(游客30人就要派一名保洁员,下午与上午的标准是一样的,都30位游客派一名保洁员。)

教师还可以问:60位游客派几名保洁员?90位游客呢?有多少游客要派5名保洁员呢?

2、你能根据这三条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可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3、交流,板书。

4、你会解答吗?先来解决第一题。

老师请大家仔细读题后想一想,列出算式并计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如果有一种解答方法了,同桌间讨论,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

5、反馈。

6、你能把以上两种算式方法写成综合算式吗?

a、180÷30+270÷30

b、(270+180)÷30为什么要加上括号?(因为是先算总游客数,如果不加括号,就先算除法,就变成上午要派的保洁员加下午的游客了,意思就说不通了。)

7、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8、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9、解决第二个问题。

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请几名保洁员?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运算顺序,以及每一步的意思。

同学们真是帮了冰雕区叔叔阿姨的一个大忙,他们能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尽快地来安排保洁员了。下面,我们再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妈妈用一百元钱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又买了一副手套,还剩多少钱?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必小时才能批改完?

3、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四)总结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今天学习的知识吗?(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

第五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单刀直入  教学新知

前几天,咱们都到“冰雪天地”去寻找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就不去了,请看老师这儿有两题,你会计算吗?

1、出示:

(1)42+6×(12-4)         (2)42+6×12-4

2、比较这两题的异同点。(数字、运算符号都一样,第一题有小括号,第二题没有小括号。)

3、你能用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吗?(第一题:先求差,然后求积,最后求和。第二题:先求积、然后求和,最后求差。

4、会解答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纸上。

4、反馈交流,指出不足。

42+6×(12-4)

=42+6-8

=42+48

=90

以采访的形式向板演的同学发问:在计算之前,你先干什么?(先确定运算顺序)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运算顺序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乘除,最后加减)

42+6×12-4

=42+72-4

=114-4

=110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确定运算顺序的?

5、计算这两题后,你想说些什么?(数字、运算符号一样,就因为一个有小括号,一个没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导致运算结果也不一样。)

6、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明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回忆混合运算的学习,小组合作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交流,形成板书。

(二)及时练习  加深理解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学生用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

(2)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3)交流,改错。

2、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三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1)请两位同学来读题,其他同学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说说算式每一步的意思,再说说运算顺序,看看算式意思是否跟运算顺序相符合。

3、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1)先进行小组合作,看看哪个小组列出的算式最多。

(2)交流,列出各种方法。

(6+4-2)×3     6×4÷(3-2)    6

4、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

(1)分析两种方案的意思。(第一种方案是按人数买,成人和儿童的票价不一样;第二种方案按团体计价,五人以上就一口价每人100元。)

(2)共同解决第(1)小题,分别让学生按两种方案分别购票,看看哪种方案购票便宜一些?

(3)独立解答第(2)小题。(与第(1)小题是同样道理)

(三)课堂小结  结束新课

上完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第六课时: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2、借助故事引起学生对0的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本课的难点是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零国王勇战食数兽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零国王勇战食数兽。请同学们认真地听,仔细地思考,想一想,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

故事开头:一天数字王国突然闯进来一个三只脚的怪兽,吓和数字公民纷纷逃走。怪兽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吞下数24,接着它又吞吃了44。数5吓得脚软,奇怪的是,怪兽看也没看它一眼。

(1)听故事。

(2)说说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零国王抓住了食数兽的弱点。看来大家别小看这个0,它虽然表示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

(二)知识梳理

同学们真会听故事,还能听故事来进行分析。今天咱们也来学习有关0的知识。

1、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派一人记录。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加法: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举例说明:6+0=6     23+0=23      0+91=91

减法: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减去0还是这个数。

举例说明:5-5=0    60-60=0      8-0=8

0的运算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得0。

举例说明:3×0=0     0×9=0

除法: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举例说明:0÷5=0    5÷0就无意义

(3)请几个同学来总结有关0的运算。

2、如果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a、5÷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5,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5呢?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b、0÷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0,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指出0÷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三)数学游戏

归纳、整理了0的知识以后,咱们来轻松轻松,做一个数学游戏。出示:

(1)看清游戏要求,

(2)分组进行游戏,看看哪个小组找到又快又多,并记录下来。

(四)巩固提高

1、口算。

79+0     6×0     9-0     0-11

0+35     0÷71    6-6     4×0

0×53     54+0    54-0    0×900

以小火车的方式进行,前面的同学说不下去了,后面的同学可以进行抢答

3、破译密码。

先计算出圆圈和方框中的数来组成密码。注意计算过程的推导。

(五)总结全课

今天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运算教案篇8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⑵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⑶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流程:

一、基本训练。

直接写出得数。

5/8÷5/12=1÷3/7=1/8×2=4/5÷3/5=

11/4×2/11=4/9÷3/5=0÷2/3=12×3/8=

独立完成,矫正答案。

二、提供情境,完成知识迁移。

⑴提供情境,呈现例题。

先出示图片的左面部分,教师示意图片上画的是“中国结”,示意学生理解做一个小的“中国结”要2/5米彩绳,大的“中国结”要3/5米彩绳;再呈现图片的右面部分,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⑵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巡视。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可能会呈现下面两种解法:

2/5×18+3/5×18(2/5+3/5)×18

=36/5+54/5=1×18

=18(米)=18(米)

发现有不同解答方法和不同书写形式的学生板书到黑板上。

⑵班级交流,揭示课题。

让学生交流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体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考方法;观察算式,揭示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⑶小组合作,整理运算顺序。

学生介绍计算上面两题的计算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四则运算顺序;交流运算顺序:(板书)①同一级的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②含有二级的运算,先乘除,再加减。③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⑷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3/14÷15/28×5/8+1/42/3+5/9×3/2+3/2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和这样算的理由,再计算,两名学生板演;矫正反馈,注意书写格式,养成即时检查的良好习惯,即做好一步马上检查一遍,然后再做下一步。

⑸两种方法比较,整理运算定律。

比较2/5×18+3/5×18和(2/5+3/5)×18两个算式,理解隐含了乘法分配律,体会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比较两个算式计算哪个简单,体会适当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运算定律;班级交流,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⑴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使计算简便。

6/5×6/7-1/5÷7/612/7-(1/3÷7/15+4/5)

独立计算;再介绍可以怎样计算:可以用运算顺序完成计算,也可以运用运算律计算,感受何种方法简便,提醒能简便计算一般要用简便计算。

⑵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观察哪些题目可以简便计算,并说出理由。

⑶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2、4~5。

运算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

教学重点: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

2、分辨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

(1)概念

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

(2)计算公式

求圆的周长公式:c=πd 或 c=2πr

求圆的面积公式:s=πr2

(3)使用单位

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

二、练习巩固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²。 ( )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 )

(4) 面积:3.14×62=3.14×12=37.68 ( )

2、量出求半圆面积所需的数据,测量时保留整厘米数。再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⑴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3.14+2×2

=6.28+4

r=2cm =10.28(cm)

(2)半圆的面积:

3.14×22 + =3.14×4

=12.56(平方厘米)

3、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c=25.12米 求:s=?

r=25.12÷(2×3.14) s=πr2

=4(米) =3.14×42

=50.24(平方米)

4、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已知:r=7厘米=0.7分米 r=0.5分米 求:s=?

s环=π×(r2-r2)

3.14×(0.72-0.52)

=3.14×0.24

=0.7536(平方分米)

三、课堂提高

1、思考题p71 (8)

一条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围成圆的面积大?(分组讨论,探讨面积的大小)

(1)围成长方形: 31.4÷2=15.7(m)(长和宽的和)

长 × 宽 = 面积

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也就越大,长和宽相等时,此时正方形面积最大。

(2)围成圆形

直径:31.4÷3.14=10(m)

半径:10÷2=5(m)

面积:3.14× 52=78.5(m2 )

(3)比较:长方形面积:61.6 m2 正方形面积:61.6225 m2 圆面积:78.5 m2

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2、思考题 p71 (9)、(10)

四、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是为避免学生把圆的面积与周长混淆。因此我特意设计了本堂对比课。对比我,我引导学生分清以下几点:

(1)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2)求圆面积公式是s=πr2 ,求圆周长的公式是 c=πd 或 c=2πr。

(3)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根据以上三方面,帮助学生理清了圆的面积和周长的不同之处,我想练习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会较好。

教学后记:

运算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进行包括小数或分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有理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并体会有理数加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难点:减法统一成加法再写成代数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本P56图是一条河流在枯水期的水位图。此时,桥面距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米?

可用两种方法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法:观察画面,从实际问题出发,桥面高出平均水位12.5米,水面又低于平均水位3分米(0.3米),两段高度的和就是桥面距水面的高度。可得算式:12.5+0.3=12.8(米)。

第二个方法: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得算式:

12.5―(―0.3)=12.8(米)。

比较两个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另外,此题中进行了含有小数的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新课的进行

某地区一天早晨的气温是-9℃,中午上升了11℃,半夜又下降了6℃。半夜的温度是多少?

解法一:(-9)+11=2,2+(-6)=-4。

所以半夜的温度是-4℃。

解法二:-9+11-6=2-6=-4。所以半夜的温度是-4℃。

比较以上两种解法,结果是一样的,而解法二中的算式是有理数加减的运算。

议一议:P57议一议

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学生将回顾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用以进行有关小数的运算。计算如下:

4.5+(-3.2)+1.1+(-1.4)

=1.3+1.1+(-1.4)=2.4+(-1.4)=1(千米)

此时飞机比飞点高了1千米。

注意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的计算过程。

还可以这样计算:4.5-3.2+1.1-1.4

=1.3+1.1-1.4=2.4-1.4=1(千米)

此时飞机比飞点高了1千米。

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1)我们可以把有理数的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使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化为单一的加法运算。

(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以后,保留各加数的性质符号,去掉括号并把加号省略,而形成加减混合运算的简洁的形式。

例1 计算(P58例1)

例2 计算:(1) (2)

解:(1)

(2)

三、课堂练习

1、课本P58随堂练习1、(1),(2),(3)

2、计算:(1) (2)

四、课堂小结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我们知道风是有理数的减法,都可以转化为加法,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去运算。因此,我们可以把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以后,可以将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

五、作业设计

1、P58 习题2.7 1,3

运算教案篇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定位的,让学生在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中,学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铺垫导入。

1、动手操作。

用小棒摆一摆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复习乘法和加法的意义。

(2)引出课题并板书。

复习导入,通过动手摆小棒,了解学生对乘法和加法算式的含义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用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7:

比较这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②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2)审题交流下列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②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第①题的条件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第②题的条件是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③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条件中都有4和5;不同点:第①题有4排桌子,第②题有5排桌子,两题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

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关注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条件和问题,为后继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作好铺垫。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尝试解题,教师指导。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①54=20(张)

②5+2=7(张)

(3)多种表征,沟通联系。

①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

a、这两道题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一样?(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

b、你能用摆学具或画图等方法说明自己的想法吗?

②交流展示,沟通直观图与实际问题及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

(4)用语言表征数量关系,明确运算的意义。

结合图说说两道题中4和5分别表示什么?4和5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①小题中4表示排数,5表示每排桌子的张数,要求的是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第②小题中,4表示第一排有4张桌子,5表示第二排有5张桌子,要求的是4和5合起来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

小结:这两道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目给的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3、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 回顾反思:这两道题的解答正确吗?

(2)讨论检验的内容和步骤。

①先检查什么?再检查什么?为什么?

②按书上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检验。

本环节设计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结果的思路,结合教材中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环节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后自主探究方法,学会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说明选择不同运算的道理。通过反思回顾,明确检验的内容和步骤,进一步深化理解数字相同,但条件表述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渗透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

第64页练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1)二年级举行摄影展,如果每个班要要选出5张照片,6个班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

(2)小明和伙伴们租了两条船,一条坐了4人,另一条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

以上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这么做的理由。

2、变式练习。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学生自主练习,灵活运用加、减、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汉字木笔画是4画。

①汉字森的笔画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②词语森林的笔画一共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独立完成,建立数笔画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

3.综合练习。

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11题。

引导学生正确审题,找出隐含信息,再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步骤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进行归纳,让学生在反思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运算教案篇12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材第119 页的内容及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第5 ? 8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 .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53 + 36 + 64 + 97 1 。 5 + 3 。 8 + 6 。 2

2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3 .老师板书: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十(b +c)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设疑: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教材第119 页的例2 ,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

板书: + ○= +

( + )+ ○= +( + )

提问:① 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② 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3 .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4 .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l 题及第121 页的第5 、7 题。学生在教材上填写,集体订正。

5 .完成教材第119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6 .完成教材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8 题。

学先计计算出3 个算式的结果: - = - = - = 。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 - = (≠0)再应用规律计算 + + +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 + ) 5 - - - +

- + - + - - -( + )

2 。请将 、 、 、 、 和 填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3 。 计算。

(1) + + + +

(2) 1- + - + - + - +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今后,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推荐访问:运算 教案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教案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教案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运算教案大班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混合运算教案 幂的运算教案

【2023年度运算教案12篇(完整文档)】相关文章:

1.幼儿园科学领域主题活动方案教案优质范文3篇

2.2023年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7篇【优秀范文】

3.《背影》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7篇

4.关于设计实习报告4篇

5.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全册教案4篇